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爱他还是害他?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过分的依赖

爱他还是害他?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过分的依赖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爱他还是害他?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过分的依赖

孩子的借口

●「如果你不这么做,我的分数会很差,学年平均成绩也会下降。」

●「这是个团体专题作业,却只有我一个人在做。」

●「老师直到昨天才将作业公布在网站上。」

●「我昨天去练足球,所以忘记看网站。」

●「老师做事没有条理。」

●「没人告诉我明天要交作业。」

父母的借口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如果我不这么做,晚上孩子又要大爆走。」

●「如果我不这么做,孩子会恨我。」

●「昨晚孩子因为没有做完专题而感到恐慌,所以我必须帮他。」

●「无论如何,他的老师太糟糕了!」

父母也告诉我们,当知道孩子需要他们,而他们也能帮上大忙时,感觉真好!他们觉得这样帮孩子,就算是参与了孩子的生活,也觉得孩子会因此而感激他们。但事实上,您真的觉得孩子(尤其是青少年)会流露出感激之情吗?但父母容易掉入陷阱却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尽管这个陷阱相当诱人,还是要记住,老师们一直提到,这么做最容易干扰孩子学习。而这样的陷阱,也和我们在本章中讨论的观点相悖。

根据研究显示,老师与学生都认为成功学生的特质并非如此。我们采访过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认为父母可以在学业方面这般支持、引导孩子:

●「让孩子在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挣扎,可以引导他们,但不要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孩子,跟他们讨论怎么处理这种情况会更好,或有更正面的结果;爱他们真正的模样,欣赏他们的优点和天分。」

●「要了解加强孩子的能力,并不等于良好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自行和老师沟通;鼓励孩子和可以成为他们心灵导师,或在将来可以为他们写推荐信的长辈建立良好关系。」

●「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教导他们成功并不是因为『聪明』、『有天分』、『擅长运动』,而是因为『努力』、『毅力』和『耐力』。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可以透过提问的方式,但不要直接帮孩子做完事情。」

●「让孩子努力地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父母不只可以在孩子『卡』在数学作业上时伸出援手,也可以让他们在家自行解决问题,但不要帮他们做完所有事情。」

●让孩子「阅读、阅读、再阅读」!

●「想揠苗助长的话,就帮孩子做完所有事情。孩子需要机会挣扎、努力与失败。虽然不要帮助孩子脱离困境,但可以在必要时,给予他们支持。」

●「注重阅读,尽量定期让所有家庭成员一起阅读。」

●「父母能做的最重要事情,是参与孩子的教育:认识孩子的老师是哪几位、知道孩子都在学些什么等等,但不要当直升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相信培养、塑造孩子的职业道德、组织性、注重细节等等,是很重要的。」

●「父母的角色是有时该扮『黑脸』,不能总是对孩子让步;老师的角色是教育和加强孩子进入成年阶段的能力。」我们没删除老师们的回答,也并非只留下符合我们观点的回答。所有研究人员、老师、行政人员和医生们都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是透过机会练习如何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又能体谅他人,并接受自己选择的后果。

本章重点回顾

问题

父母重视孩子最后的成果,是因为可以用来当作衡量的指标,且为孩子做好一件事提供了证据。父母不想让孩子落后,希望他们取得「优势」──此指衡量的指标,例如,孩子的成绩和分级。

陷阱

父母可能会陷入和其他父母「聊」到其他孩子的成就陷阱中,这会让父母在细节上将孩子逼得太紧,反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计划→组织→开始学习新事物→解决问题→犯错→修正错误)。在孩子被剥夺了学习机会时,也许还是可以得到高分,或是录取他们所选择的大学;然而一旦上了大学,明显缺乏独立生活管理技能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父母可以这样做

请记得,考试成绩、分级和学业奖励的基础是「努力」,而不是「智力」。父母应该明确指出这一点,并注意孩子在学业上的努力、计划、组织,学习新事物和沟通的能力。

★要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学习概念,可以和孩子讨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优缺点。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是避免谈论聪明的孩子。相反地,谈谈某些孩子的特殊天份,例如,「哇,宥翔的数学真的不错」、「雅婷的阅读能力很好」,或是「宗翰的协调性很棒」,然后仔细地指出孩子的天分所在。

★另一种支持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的方法,是在讨论到战时,将挑战视为个人的挑战。不要将个人与学业表现概括而论是很重要的,也不要将个人与智力相连。

★在提到成绩或是学业评量时,请使用「积极」之类的字眼(或数字),而不要使用「好成绩」一词,因为这可将重点从「数字」转移到「孩子的努力」上。

★让孩子设立自己的学业目标(要了解,孩子可能不会照着你的目标走)。当孩子拿成绩单回家时,就是设立学业目标的好时机。即使是幼儿,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老师的评量摆在他们面前,这样的讯息更加有意义,而且不像是长辈们强迫他们去订下目标。目标设定后,请随时支持孩子,讨论他们可能会忽略的概念。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