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出生之后脐带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脱落的,作为原本和妈妈连接的媒介,出生之后暴露在皮肤之外,处理不当就会容易感染!

新生儿脐炎是刚出生的宝宝可能会患上的一种疾病,造成宝宝脐部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消毒不当、细菌感染等。

那么,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快快了解下吧...

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概述】

脐炎(omphalitis)系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亦可由于脐血管置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由于普遍对脐部的消毒、护理的重视,脐炎在城市中已较少见,但在边远山区和农村仍不太少。据报道在医院出生的脐炎发生率<2%,而在家分娩的则高达21%。

【病因】

可由任何化脓菌引起,但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脐带创口未愈合时,爽身粉等异物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可向其周围皮肤扩散成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或向邻近腹膜蔓延而导致腹膜炎;也可沿尚未闭合的脐动脉管腔蔓延引起败血症或顺动脉近端蔓延发展为阴囊或大腿深部脓肿;如动脉壁的结缔组织广泛受累可导致腹膜炎。若沿脐静脉蔓延,可引起脐静脉炎,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可发红、发硬;可造成多发性肝脓肿、化脓性血栓性门静脉炎。慢性脐炎常形成脐肉芽肿,表现为一小的樱红色肿物,表面可有脓性溢液,可经久不愈。

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第2张

【鉴别诊断】

1.卵黄管未闭(脐肠瘘)

卵黄管是在胚胎发育时连接原肠与卵黄囊底的管状组织,5~17周应渐缩窄、闭塞,如果未闭则形成脐肠瘘。口服活性炭后,若出现于脐孔即可确诊。也可由脐孔注入造影剂,作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回肠。应从回肠壁离断瘘管后将同向脐的瘘管全部切除。

2.脐窦

乃上述卵黄管的回肠端已闭合,但脐端未闭所致。脐部常有较小圆形红色黏膜突出,用探针可发现有窦,也可注入造影剂后作X线检查,可见其盲端。如无窦道形成,仅有球状黏膜块,则称为脐茸或脐息肉。因常有黏液分泌且易感染,应手术切除。需与慢性脐炎所致的肉芽肿相区别,后者经硝酸银烧灼后可以消退,但脐茸则经久不愈。窦道较长的需较广泛的手术切除。

3.脐尿管瘘

因脐尿管未正常闭合退化成一纤维索引起,其临床表现为脐部漏尿,脐部瘘口可为皮肤或黏膜所覆盖。注入造影剂后作侧位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膀胱,也可静脉注射亚甲蓝,若见蓝色尿液从脐部排出即可确诊。应尽早作瘘管切除,以免继发尿路感染。

4.脐带炎

为脐带血管的炎症,表现为与绒毛膜羊膜炎相伴随的脐带急性渗出或亚急性坏死,常常由G-菌感染所致,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等,G+菌有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念珠菌也偶见。

5.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为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细胞黏附分子缺陷引起,表现为慢性脐炎或延迟脐脱落,常常生后4~6周才脱落。病理特征为感染部位缺乏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可诊断。

新生儿脐炎该怎样诊断、治疗?又该怎么预防呢? 第3张

【预防】

在医院出生,断脐应严格无菌,生后勤换尿布,经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护理脐残端应注意无菌操作,尤其作脐血管插管时,必须严格无菌。

【治疗】

轻者脐周无扩散者局部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每天2~3次。也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等霜剂或油膏。有明显脓液、脐周有扩散或有全身症状者,除局部消毒处理外,可先根据涂片结果经验性地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以后结合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再决定如何用药。慢性肉芽肿可用硝酸银棒或10%硝酸银溶液涂擦,大肉芽肿可用电灼、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