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几天日本在4月7日发布的一则新闻,非常震惊:日本东京一名6个月大的男婴,获喂食蜂蜜,中毒死亡,成为日本全国首例。

前几天日本在4月7日发布的一则新闻,非常震惊:日本东京一名6个月大的男婴,获喂食蜂蜜,中毒死亡,成为日本全国首例。该名男婴在今年1月份开始戒奶,每日家人喂他饮用混入蜂蜜的果汁约两次,持续了一个月后,2月份开始男婴身体状况恶化,出现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月送院急救,但3月30日不治身亡,回天乏力。

这是自日本从1986年开始,有记录以来首次发生婴儿因进食蜂蜜而导致中毒死亡的案例。又是一起因为父母照顾不慎,而让婴儿无辜遇难的惨剧,而这次的凶手竟然是父母连续一个月里毫无常识地、每天给孩子喂养「蜂蜜」!

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对于一个家庭都是一份喜悦,但是又有多少家庭懂得照顾孩子的合适之举?又有多少人知道,蜂蜜是肉毒杆菌的重灾区,而当肉毒杆菌繁殖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产生肉毒毒素,在二战的时候,肉毒杆菌是曾经被作为生化武器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慎食用,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原来「蜂蜜有毒,请远离婴儿」这个常识,竟然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包括在2017年的今天,在惨案发生后的日本,其实也没有比我们的情况懂多少。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翻译:「蜂蜜呀,果然还是挺多人没有这个常识啊。我也从朋友那里收到过,说是送给小宝宝的蜂蜜礼物。当时却被其他的育儿经验者告知“啊咧?好像是不能给婴儿吃蜂蜜的吧”,原本并不知道这个,还好被告知,所以万分感谢。」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第2张

翻译:给宝宝吃蜂蜜是不可以的事情完全不知道,大家都说这是常识,但是完全没知道的机会啊。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第3张

翻译:宝宝吃蜂蜜死亡后,大家都在说“为什么这么没常识!”“不能给宝宝吃蜂蜜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但是反过来特别想知道“完全不知道宝宝不能吃蜂蜜....”的18岁以上成人到底有多少呢?

如果不幸误食蜂蜜,婴幼儿肉毒毒素中毒的早期病征是便秘,继而出现困倦、喂哺困难、肌肉普遍无力、哭声微弱,世界各地至今仍有因为蜂蜜中的肉毒杆菌芽孢引起的婴幼儿中毒案例,严重时直接危害到生命健康,如案例中的男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去看清这个世界,却因为这样子的蒙昧的「断奶」之举,惨遭夭折。

「比肉毒毒素更可怕的是,是父母的无知」,这或许是我心中的一声叹息。

「杨过调了小半碗蜜浆,抱起郭襄喂饱了,将她放到远处一间石室之中……」

各位妈妈,千万别怀疑打开的方式不对,不是武侠小说频道。
只是我在想,金庸老先生可能没怎么带过小孩,才会让杨过给襁褓之中的郭襄喂蜂蜜水。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发现婴儿食用蜂蜜导致感染肉毒杆菌死亡的事件。1978年美国加州对蜂蜜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10%-15%的蜂蜜样品中含有肉毒杆菌的芽孢。同年,美国加州卫生部门发出通告,劝告未满1周岁的婴儿不要食用蜂蜜。

这一提醒直到现在仍然不过时,英国食物标准管理局在2012年发出新闻公报,提醒家长切勿给 1周岁以下的婴儿喂食蜂蜜。

曾被作为生化武器的肉毒杆菌

不少妈妈要问了,蜂蜜里为什么会有肉毒杆菌?肉毒杆菌不是用来美容的吗?

实际上,肉毒杆菌可以用来美容只是一个意外发现。相对比它带来的好处而言,肉毒杆菌的破坏力更为致命。

当肉毒杆菌繁殖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产生肉毒毒素,如果不慎食用,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所以在二战的时候,肉毒杆菌是曾经被作为生化武器使用的。

这听上去很恐怖。但是好在肉毒杆菌很怕热,用最普通的巴氏杀菌法(60摄氏度以上加热30分钟)就可以杀灭。巴氏杀菌是现代食品工艺最基本的手段,所以在大多数的现代包装食品中,来自肉毒杆菌自身的威胁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第4张

可以理解为芽孢就像孙悟空一样,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烤半天都毫发无损。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却是会「变身」的,是「自带武器」的。当环境变得太过苛刻,让它们不舒服,比如太热或者太干,这些微生物就会进入休眠,就像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变得「刀枪不入」,转换为非常难以被摧毁的芽孢,就好像战士有了盔甲。这个时候哪怕再怎么进行高温杀菌,也无济于事,因为芽孢的特点之一就是耐高温。

为什么成人可以吃,但婴儿不可以?

未满周岁宝宝

肠道未发育成熟

对芽孢更为敏感

肉毒杆菌就是典型的会产生芽孢的微生物之一。但是芽孢不意味着一定有毒,肉毒杆菌芽孢进入人体体内如果没有复苏生长,就不会产生肉毒毒素。

成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已经自成体系,不利于芽孢的生长,所以通常认为它对成人是无害的。

但是,婴幼儿的肠道菌群还没有成熟,肠胃等消化器官过于稚嫩,胃酸的分泌较差,这就给了芽孢可趁之机,它们可以在不满1周岁的婴幼儿肠道内发芽和生长,继而释放出毒素。

所以有可能同样一瓶蜂蜜,成年人吃了没有任何不适,而婴幼儿吃了却会中毒。

婴儿中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婴幼儿肉毒毒素中毒的早期病征是便秘,继而出现困倦、喂哺困难、肌肉普遍无力、哭声微弱,严重时可以致命。

世界各地都有因为蜂蜜中的肉毒杆菌芽孢引起的婴幼儿中毒案例,可见蜂蜜是芽孢污染重灾区。

所以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不给1周岁以下的婴儿喂食蜂蜜,是目前公认的准则。

哪些食物像蜂蜜一样容易被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是一个超大命题,我们身边充斥着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细菌。只要有适宜它们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它们可以生长在任何宿主上,食物就是它们的最爱,因为食物可以给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加快繁殖速度。

想象一下,一个食物被我们的宝宝吃下去之前,需要历经多少场景?它们可能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或者被运输工人用脏的手拿过,储存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我们用于装食物的器皿,比如奶瓶,又是不是足够干净?所以一勺蜂蜜里面到底有没有芽孢,有时候真的只能靠运气。同理可以延伸到所有其他的食物以及有害致病菌。

为断奶竟连续一个月「喂毒」,多少无知惨害了孩子 第5张

图片出处为日本动画片《萌菌物语》

食品当中的微生物威胁虽然防不胜防,但是一些有效的加工处理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基本保障宝宝的食品安全环境:

1、真空包装食品相对安全

正规厂家生产的真空包装食品,是现代食品工艺当中相对安全的储存方式之一。因为大多数有害致病菌害怕高温,同时需要氧气才能生长。

大多数的真空包装食品变质,肉眼和嗅觉都能够发现,芽孢生长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它们的力量大到足以使金属变形膨胀,所以胀袋、胀罐的食品要果断丢弃。如果是肉类或者是蔬果类食物,打开包装的时候,发现有食品腐败特有的酸气,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扔掉。

2、尽量保证食材新鲜

细菌生长需要时间,同时毒素也是细菌大量繁殖之后,产生了代谢产物才会发挥作用的。所以细菌还没生出一个庞大家族之前,将它们及时吃掉是最好的选择。

3、干燥低温的储存环境

细菌滋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所以在夏季,在南方,食物腐败的速度会更快。相反,干燥、低温的储存条件,可以有效放缓细菌滋长的速度。

4、如你所愿,洗个干净

不只是食物要洗干净,拿食物的手要洗干净,装食物的盘子、奶瓶也要洗干净,杀菌洗手液、蒸汽消毒机、加热处理这些常见的方法,都能帮上你的忙。

对了,食物最好洗干净再放进冰箱,比如鸡蛋,鸡蛋壳上都是沙门氏菌。

5、充分加热食物

虽然存在着实力卓越根本就不怕热的微生物,但是大多数有害致病菌其实只是平庸之辈,它们忍受不了高温。

6、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

如果你前一秒钟好不容易把所有的食物都加热煮熟了,后一秒钟却用切过生菜生肉的砧板来切熟食,等于前功尽弃,细菌从砧板上游移回来了。

7、尽量减少食物与空气接触

空气里面充斥着微生物,有害的无害的都在一起,它们在空气中生长很慢,不过它们可以随着空气漂移,掉落在食物上。另外,空气中的氧气还能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所以最好把食物封起来,不要敞开在空气中。

8、「五秒定律」不靠谱

著名的「五秒定律」说,食物掉到地上不超过五秒捡起来依然可以吃。从微生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这个角度来说,「五秒定律」足以沾染上很多数量的微生物。也许对成人来说问题不大,对于肠道菌群还未发育成熟、免疫力系统脆弱的宝宝来说,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萌芽有话说

当得知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这是假的吧」,但在日本居住的好友确认之后,好友补充说,「他们估计是连政府的孕期和哺乳期免费讲座都没有参加过的」。

我难以想象,当案例中婴儿的家人在每个月连续地喂养蜂蜜的过程中,践行着最原始的「断奶」想法,把毒素一点点地渗入到稚嫩的婴儿体内,内心现得多悲愤和悔恨。毒素积累之深,剂量之大,竟成了日本在这三十年的首例死亡案例。

这些都让我想起,国内有那么多悲惨的新生儿,或刚出生被灌黄连水最后胃出血进ICU,或者被用工业酒精降温导致甲醇中毒身亡,或者因过度捂热导致孩子缺氧窒息……多少本可避免的悲剧,如果父母可以稍懂一些常识和护理知识,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比肉毒毒素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无知。

本是为了好心,结果因为无知,成了荒诞;

本是为了关爱,结果因为无知,白白害了一条性命!

真的希望这样子的悲剧可以不要再发生,希望为人父母都可以有一张「合格」的上岗证,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正确的养育和护理常识,也希望每个降临人间的小天使,都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好心和关爱,不再因父母的无知而受到致命的侵害。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