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退黄

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退黄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多吃多拉就会退。孩子吃个配方奶都要担心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何必去吃成份不明,没有验证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中成药?真需要治疗也有效果确切的蓝光治疗。我也说一遍:黄疸不要吃茵栀黄。

新生儿黄疸,是对很多新手爸妈都是非常关心的问题,网友妈咪妈咪提问:新生儿黄疸不退,是不是可以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最近一些妈妈在网上说,因为新生儿黄疸不退,是不是可以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但是我看到你是持否定的态度,劝告家长不要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为什么呢?医生: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最近我也看到网上一些家长经常谈到个别的医生建议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疸的问题。茵栀黄汤是古代《伤害论》“茵陈蒿汤”转化而来的。茵陈蒿汤主要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就是中医讲的湿热阳黄的肝炎患者。目前经过西化处理市面上有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注射液,其中的主要成分都是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金银花提取物。这几味中药性苦寒,主要功能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黄染、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症候者。
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退黄
新生儿吃了茵栀黄制剂,不但可能会影响他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新生儿黄疸按中医理论是属于胎黄。除外病理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虽然有一些中西医结合医生做过光疗和中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方面的研究,但是没有更多的循证依据证明究竟是光疗起了主导作用,还是口服中药制剂退黄起的作用。一般茵栀黄口服液医生都建议吃3~7天。但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吃了茵栀黄制剂(或颗粒)不但可能会影响他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促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更何况其药物说明还明确提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药品禁忌尚不明确。试想,对于这样研究还不明确的药物怎么可以给发育稚嫩的新生儿吃呢。更何况对于没有达到病理性黄疸的小儿,即使不给茵栀黄口服液服用,也会自然退黄,对于病理性黄疸除了根据病因进行处理外,必定要进行光疗,即使使用了茵栀黄也难说是茵栀黄治疗起的作用,更何况新生儿或小婴儿因此长时间腹泻造成的臀红、糜烂以及胃肠功能的伤害不可低估。对于茵栀黄注射液,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了山西太行药业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通知还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依法行医,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使用药品要参照使用说明书,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症。茵栀黄口服液中有金银花提取物,目前已经明确证实金银花可以诱发 G6PD缺乏症(蚕豆病)者发病。蚕豆病以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为高发区,发生率4~15%,个别地区高达40% 。我国在201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所颁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1,进行光疗、2,换血疗法;3,药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或者白蛋白。也没有提到使用茵栀黄口服液。
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退黄 第2张
母乳性黄疸该如何处理?Q:宝宝出生已经25天,纯母乳喂养。可是黄疸至今还没有退,目前正在进行退黄治疗,我十分着急。有的医生建议停母乳3天改成配方奶喂养,是这样的吗?A:母乳性黄疸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道,当时发病率大约1%~2%,随着以后人们对母乳性黄疸的进一步认识,从80年代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就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文献报道现在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28天黄疸发生率大约9.2%,实际上发生率要比报道的数量大的多。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对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下面从3方面谈:1、喂养方式 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促进肠肝循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但是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 2、母乳原因 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推测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得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但目前缺乏重复性试验研究的证明,所以仍然在研究。3、肠道微生态原因 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从口腔、鼻、肛门以及皮肤大量细菌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维生素K、B,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4、其他 有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得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延长。
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退黄 第3张
母乳性黄疸,家长无需担忧,分情况应对,下面详细阐述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儿经母乳喂养者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母乳性黄疸,尤其是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主要是以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其原因可能是与早产儿的肠肝循环增加以及母乳中某些因子含量高、活性更强有关。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多见,但是并不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主要是轻、中度黄疸,重度少见。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诊断手段,往往在排除了其它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后才能确诊。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大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即溶血现象。家长无需担忧。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需要继续哺乳,而且勤喂母乳,保证每天8~12次奶,促进肠蠕动及大便排泄,有利于黄疸消退。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且总血清胆红素值高于220.6.5μmol/L(12.9mg/dl)或者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期限仍有黄疸,总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2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光疗。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人足量母乳,如果生理体重下降超过7%,建议补充配方乳。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总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μ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 /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最好使用小杯子喂奶,不要使用奶瓶、奶嘴。否则停母乳3天后孩子会拒绝妈妈亲喂母乳,不利于保证纯母乳喂养成功。),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有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早产儿当总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为止没有见胆红素脑病的报告。因为最近有人报告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因此对于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密切观察给与及时的处理。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让孩子吃饱以刺激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仍是减少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一个好的措施。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