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测测你家宝宝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测测你家宝宝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6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化影响父母的抚养方式,使父母的抚养行为特点如敏感性、反应性表现出文化间差异;文化的价值倾向影响到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进而影响孩子的依恋对象的选择与人际关系的性质。

依恋类型

测测你家宝宝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有些婴儿在妈妈离开的时刻显得特别的不安、害怕,有些孩子会很快的恢复平静。怎么评价您和您的孩子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实验往往使用“陌生情境测验”方式来评价婴儿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依恋。

这个测试模仿婴儿与妈妈分离的场景。妈妈和宝宝先是在房间里一起玩,中间妈妈离开,留下一个陌生女人在房间里,之后妈妈回来。另一次则是妈妈离开,只留下宝宝一个人在房间里,之后妈妈回来。

测试者通过录像,观测宝宝在妈妈离开时和妈妈回来时的反应。

一位叫做艾因沃斯的心理学家耐心仔细地收集了近三十个婴儿的资料,令人惊讶的是,所有婴儿在妈妈离开的时间,尽管程度不一,都有不愉快或哭闹的表现。但是在妈妈回来时,婴儿之间的表现则差别巨大。依据不同的反应,艾因沃斯和梅因将婴儿分为四个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拒绝型依恋,和混乱依恋型。

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

与母亲在一起时能愉快的玩游戏、自信的探索环境,能与母亲进行近距离或远距离交往,不总是注意母亲是否在场,在紧张情境下迅速回到母亲身旁,寻求保护和安慰;他们对陌生人的反映比较积极,在母亲鼓励下能顺利的与陌生人交往。

当母亲离开时,探索的行为会受到影响,有的哭泣,如果不哭泣,也明显的表现出一种苦恼但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对玩具的注意力减少。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近和安慰;并能很快的与母亲做游戏。

这类依恋是健康的依恋,形成的原因是父母对婴儿的信号能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对婴儿表现出积极的关心和爱;对婴儿的活动给予密切的注意和情感支持;常常引导婴儿的行为。

2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的人际关系趋于冷淡、疏远。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很少关注母亲的行为,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在自由活动和其他不同程度的压力下,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很少,也很少与母亲主动交谈,与母亲的分享行为少。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表现得胆子大,不退缩,能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母亲离开时不哭泣,悲伤程度小,并未表现出分离焦虑,对母亲的归来不积极的欢迎,也无明显的喜悦。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真正依恋。

此在种类型为不安全依恋,儿童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形成原因是母亲对婴儿缺乏耐心、对他们的信号反应不积极,也常对婴儿表现出消极感受、很少能从与子女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快乐。或者父母过于热心、总是喋喋不休、甚至在婴儿感到厌倦时仍然提供过多的刺激。对这些不喜欢他、或者老是纠缠他的父母,婴儿习得了回避的方式。

3拒绝型依恋

这一依恋类型的儿童表现出依赖、退缩的特征。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似乎离不开母亲,喜欢缠在母亲身边,和母亲的身体接触比较频繁,探索活动不积极;对陌生的人和事物拘谨、退缩。

母亲离开时极端痛苦,表现出反抗,哭泣,悲伤的程度高;但母亲返回时有表现出矛盾心理,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的拒绝反抗,不容易平静下来。

此种类型为不安全依恋,儿童容易表现出退缩性行为。形成原因是父母经常表现不一致,他们依自己的情绪好坏对婴儿时而无微不至时而又极为冷漠,很多时候表现的很不负责。婴儿采取的极端极端应付方式,纠缠、哭闹和其他依恋行为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安慰,而当其努力并不奏效时就变得愤怒和怨恨。

4混乱型依恋

这一依恋类型的儿童对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近或接触,与陌生人交往少,不友好。

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组织的行为,常常是以上三种类型儿童的混合特点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稀奇古怪的行为。

研究表明,此类型儿童是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其攻击性水平六倍于安全型儿童,而且极易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形成原因是这类孩子的母亲倾向于虐待和忽视她们的孩子,可能严重抑郁。

影响的因素

测测你家宝宝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第2张

你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有紧密的情感联结,而有的孩子却是非安全依恋呢?依恋形成的过程中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实际上,依恋类型的形成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客观因素和儿童自身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主要抚养者:妈妈

首先,作为主要抚养者尤其是妈妈的特点,对孩子的依恋类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1抚养质量

孩子出生后即处于一定的社会抚养环境中,主要抚养者尤其是妈妈的喂养方式及其与孩子相互作用的性质构成了影响亲子依恋的关键因素。

妈妈对孩子所表现的行为特性,如对孩子的需求是不是敏感,是不是及时回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身认知,从妈妈的反应中,孩子会形成“我是不是受欢迎的”“我是不是可爱的”等认知,这种认知会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趋向。

2母爱缺失

有的妈妈不能亲自照料孩子,由老人带回老家抚养,或者孩子留在老家,父母到城里打工,造成孩子母爱缺失。

孩子与妈妈短期分离的效应是无关发展大局的,但却是创伤性的。孩子在妈妈的缺失早期表现为持续分离焦虑与自我防御,以后才逐渐减弱。但长期分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会对孩子的社会能力、认知、语言的发展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成年。

3抚养者的依恋类型

父母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对孩子需要的了解和反应,影响养育行为。

如果本身就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以父母为他们的安全基地,去积极进行探索活动。

而不安全型依恋的父母将童年时与自己父母交往的经历组织成内部工作模型,会误解孩子的需要,或只作出有选择的回应。

孩子的特点

孩子天生俱来的气质特点影响着孩子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比如孩子本身是容易带的,或者是困难的,这种特点也影响到孩子的抚养难度与成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看法,进而影响父母的抚养质量,而这种抚养质量尤其是反应性与敏感性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孩子,使其依恋产生与发展呈现出相应的个体特点。

家庭关系

父母婚姻质量对子女依恋安全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其一,婚姻质量通过影响妈妈的依恋工作模型间接影响妈妈对孩子的抚养质量;

其二,婚姻质量直接关系到父母双方的心理状态和应激水平,进而影响父母和子女的互动过程;

其三,不同水平的婚姻关系产生不同的家庭氛围,由此影响子女依恋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婚姻质量越高,相互支持度越高,家庭氛围越融洽,越是以积极的心态善待孩子,其子女依恋安全感越高。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影响父母的抚养方式,使父母的抚养行为特点如敏感性、反应性表现出文化间差异;文化的价值倾向影响到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进而影响孩子的依恋对象的选择与人际关系的性质。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依恋类型的分布表现出文化差异。欧洲孩子回避型依恋分布较为普遍,而日本孩子回避型依恋相对较少而拒绝型依恋相对普遍。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