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新生儿评分低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评分低是怎么回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评分低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新生儿评分?“我怀孕的时候各项检查都正常,孩子生下来怎么会评分低呢?”这是不少新生儿家长心中的疑问。

儿科医生表示,新生儿评分又称Apgar(阿普加)评分法,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医生根据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五项指标,对新生儿进行评估的一个最简捷、实用的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评价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以及窒息的程度。

一个肺发育不良的新生儿

39岁的二胎妈妈赵女士,出院前终于见到自己的小宝贝。孩子因出生时皮肤青紫、呼吸困难,新生儿评分低,被送到新生儿监护室进行了9天的治疗。据了解,赵女士在怀孕中期出现了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以她一直都非常小心,该做的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胎儿异常。

孕39周时胎膜早破,及时入院,顺产生下一个7斤半重的小宝宝。可是,医生告诉她新生儿评分低,呼吸困难,存在重度窒息的情况,需要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新生儿科拍片检查发现这个小宝宝两肺接近“白肺”,也就是肺发育不良。医生赶紧给他用了促进肺发育的药物,另外上呼吸机支持治疗。三天后撤掉呼吸机,宝宝的呼吸逐渐平稳。医生说,这个孩子刚出生时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新生儿评分1分钟只有3分,经过积极的新生儿复苏抢救,5分钟后再评为7分,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赵女士问医生:产前检查一切都正常,孩子怎么会出现这问题?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就是缺氧,凡是影响胎儿、新生儿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新生儿窒息会产生很多的并发症,可造成多器官受损,特别是对大脑、心脏、肾脏等都会造成损伤,比如常见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急性肺损伤、缺氧性心肌损害、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代谢紊乱等。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新生儿夭折或,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什么是新生儿评分

新生儿评分低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评分又称 Apgar(阿普加)评分法、阿氏评分,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医生根据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五项指标,对新生儿进行评估的一个最简捷、实用的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评价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以及窒息的程度。

1.皮肤颜色:评估新生儿肺部血氧交换的情况。全身皮肤呈粉红色为2分,手脚末梢呈青紫色为1分,全身呈青紫色或苍白为0分。

2.心率:评估新生儿心脏跳动的强度和节律性。心搏有力大于100次/分钟为2分,心搏微弱小于100次/分钟为1分,听不到心音为0分。

3.反射:评估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对弹足底或其他刺激大声啼哭为2分,低声抽泣或皱眉为1分,毫无反应为0分。

4.肌张力:评估新生儿中枢反射及肌肉强健度。肌张力正常为2分,肌张力异常亢进或低下为1分,肌张力松弛为0分。

5.呼吸:评估新生儿中枢和肺脏的成熟度。呼吸规律,哭声响为2分,呼吸慢、不规则为1分,没有呼吸为0分。

以这五项指标为依据,满分是10分,一般评8分以上都属于正常;4~7分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评分越低代表这个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

大部分新生儿的评分在8~10分之间,医生会根据孩子出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复苏,然后再进行评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大部分预后良好,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并发症较多,都需要送新生儿监护室监护和治疗。

孕期检查正常,宝宝为何低评分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较多,也很复杂,可发生于妊娠期,但绝大多数发生于产程开始后,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的延续。为什么会出现新生儿窒息?首先从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说起。

1.孕母因素:孕母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妊娠期高血压;孕母吸毒、吸烟、年龄35岁以上或16岁以下以及多胎等。

2.胎盘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足等,影响胎盘间血液循环。

3.脐带因素:脐带绕颈、打结、过短、牵拉或脐带脱垂时脐带血流中断。

4.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先天性畸形。

5.分娩因素:头盆不对称、宫缩乏力、胎位不正等。

如何预防新生儿窒息

以前新生儿死亡原因最多的就是新生儿窒息,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的越来越少。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孕妇个人要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有高危因素者需要及时复查,需要处理的要遵从医嘱及时处理;加强胎儿监护,避免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缺氧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医疗机构要推广新生儿复苏的技术,培训产科、儿科和麻醉医生和助产士,所有人员都要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各级医院的产房内都要配备新生儿复苏设备;每个产妇分娩的时候都应有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人员在场,这些人员都需要拿到新生儿复苏培训合格证。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