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宝宝如何科学排便训练

宝宝如何科学排便训练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会给宝宝把尿把屎吗?能给宝宝把屎把尿?给宝宝把屎把尿有哪些危害?下面来看看科学的排便训练是怎样的?

俗话说“我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说的真是没错,把屎把尿不单是中国的千年传统,在南亚、非洲、南美这些不发达地区都是比较常见的。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西方发达国家育儿观念的接受,把屎把尿这一传统开始遭受各种抨击,“把屎把尿毁一生”和把屎把尿会导致痔疮脱肛髋关节脱位脊柱发育不良等严重问题的言论开始在网络上盛行。

许多爱学习的年轻父母接受了这一观念,并且不惜与父母闹翻,坚决不让老一辈再给自己的孩子把屎把尿。曾经把过父母的也赶紧叫停,并且心里惴惴不安,满怀负疚感,一边骂自己没有早点学习,一边祈祷为期不长的把便经历不会对自己的宝宝造成太大影响。

当这些父母的心还未完全放下的时候,更新的观点又出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数据来支持这些观点。我国把便这么常见,但儿童便秘的发病率约4.73%,并不比很少有把便的发达国家高。儿童痔疮极少见,成年后的痔疮不归咎于几十年间的生活排便习惯却归咎于婴儿期短短的把便经历更是没道理。而直肠脱垂更多和先天发育、营养不良有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实他们和把便有关。

从小习惯于追求标准答案的中国人真是要懵了,这到底让我听谁的啊?

其实很多事情未必有标准答案,但是有选择权,而且这个选择权需要在你自己充分了解这件事情,权衡利弊之后谨慎决定。

我的观点是:虽说把便对身体的危害并没有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但把便对心理、睡眠和行为习惯的危害依然存在,而且把便对我和宝宝并没有任何益处,所以,我拒绝把便!

宝宝如何科学排便训练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把便的利弊。

如果你支持把便,你认为把便会有哪些好处?一般来说,把便支持者无非持有以下观点节省尿裤钱、避免宝宝红屁屁、提早训练宝宝如厕。

如果你是为了节省尿裤钱,这无可厚非,一个月几百元的纸尿裤费用,对有的家庭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对有的家庭却是很大一笔开销,如果你是后者,那我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你是为了避免宝宝红屁屁,完全可以选择更轻薄透气的纸尿裤,勤换纸尿裤,并且在每次大小便换纸尿裤之后让宝宝的屁屁晒晒太阳,自然风干,冬天也可以借助电吹风吹干,只要做到干净、干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好屁屁的发生。具体大家可以看宝宝红屁屁太揪心,怎么办?

如果你为了提早训练宝宝如厕,我想说,你真的是想多了,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大小便的。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18个月之后开始如厕训练比较好。因为这个时候宝宝会出现膀胱感知,也就是会有明显的“憋尿”或是“我要尿尿了”的感觉。而且这个时候宝宝已经能够自主控制括约肌进行排尿或是排便,所以这是个比较恰当的时间,但是,宝宝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全控制排便。

一把就有是好事吗?

至于有的奶奶或外婆引以为傲的一把就有,这并不是宝宝真的学会了控制排便,而是宝宝形成了“把便-排便”之间的条件反射,因为每次把到便之后看护者都会喜形于色并夸奖宝宝,宝宝会认为他做了非常对的事情,所以他下一次遇到把便的信号就会尽量让自己排便,促进这一条件反射的形成。

那么,以后没有把便信号了,再让宝宝自己通过括约肌传递到大脑的信号进行排便,也许就会对他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就是我们需要讲到的把便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之一。

举个栗子,有的宝宝半夜想尿尿了,虽然兜了尿不湿,却尿不出来,翻来覆去没法接着睡,甚至坐起来哭,一定要看护者抱起来把了尿之后才能接着睡。

再举个栗子,我家儿子幼儿园的一个女同学,因为在家里养成了把便的习惯,到了幼儿园也一定要老师把尿她才会尿,否则可以憋一天,她妈妈为此非常苦恼,每次接她放学都会询问老师是否有把尿,今天尿了几次。

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给宝宝建立“把便-排便”反射然后再推翻它,让宝宝再建立括约肌控制的排便反射,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建立“把便-排便”反射。

把尿对睡眠的影响

喜欢夜间把尿的看护者,对宝宝的睡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再来看个栗子,我家宝宝夜间从来不把尿,都是兜上尿不湿睡,他从两岁多开始,就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夜间也很少尿湿尿不湿了,后来我就给他撤了尿不湿,现在他6岁多,极少半夜起来要求尿尿,十个小时的连续睡眠杠杠滴。

而一个比他大20天的宝宝,因为家里人从小夜间把尿,现在6岁多,仍然要每天半夜起来尿尿,想想大冬天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上厕所,不管对大人还是对小孩,都是严峻的考验啊!

把尿对专注力的影响

那些频繁把尿的看护者,对宝宝专注力的影响更是毁灭性的。

婴儿与儿童的专注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些比较重视专注力培养的幼儿园,会在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保护孩子的这份专注力,不让其他小朋友去打扰他,甚至于到了吃饭时间也不会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去吃饭,而是等他自己从这件工作中抽离出来。

而某些把便大过天的家长,不管孩子在干什么,只要一到把便时间,不由分说就把孩子从他的工作或游戏中强行抱走把便,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无疑是毁灭性的。

更有为了把便方便而给孩子穿上开裆裤或是挂个屁帘的看护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把便的看护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危害就更是不一而足了。

如何训练孩子大小便

那么,如果真的想要训练孩子大小便,我们应该怎么做?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孩子1岁半到两岁左右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而且,两岁之后再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18个月大之前就学习上厕所的孩子通常需要到4岁之后才能完全掌握相关技能,相反,那些2岁左右才开始训练的孩子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独立上厕所了。。

所以,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揠苗助长,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当他已经做好学习排便的准备之后,我们再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如果他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对他进行训练只会增加他的挫败感。

具体的训练时间要基于孩子的身体、行为和认知成熟度决定,每个孩子准备好的时间各不相同,具体指征大概包括:

身体指征:孩子可以走和跑得很稳;每次小便的量很大,一次就可以让尿布湿得厉害;上一次小便后能维持两个小时左右尿布干燥;

行为指征:可以静坐5分钟左右;对他人上厕所感兴趣;讨厌尿布,无论干的湿的;不反抗排便训练;

认知指征:可以分辨出想要上厕所的感觉,并理解这种感觉所表示的含义,然后用语言向家长表达上厕所的意愿,甚至可以稍微等待;能服从简单指令;

心理指征:孩子已经克服幼儿阶段常常出现的极度消极和反抗的心理,并且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变得更独立。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大小便呢?

以下是我综合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与自己的一些经验之后给出的方案:

1、 买一个儿童马桶,放在大人的马桶旁边,同性家长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穿着衣服或兜着尿布也坐在他的马桶上面看书或玩玩具,他习惯了自己的马桶之后,等他真正开始排便训练时接受的会更快更容易。

2、买几本优秀的关于训练孩子排便的绘本,带着孩子一起看,例如巧虎的动画片,或是《噼里啪啦系列:我要拉巴巴》、《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嗯嗯太郎》等教宝宝如厕的绘本。总之,这会给宝宝一种“如果别人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的积极鼓励。

3、当孩子愿意坐在儿童马桶上之后,取下他的尿布试着让他在马桶上方便,向他示范如何将双脚牢牢地放在地上,因为这在大便时非常重要。让使用马桶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习惯,从一天一次变为一天多次。

4、当孩子适应这种模式之后,在他蹲坐好之后换下尿布,然后将尿布上的排泄物扔进他身下的马桶,这样就能让孩子领会马桶的真正用途。

5、一旦孩子领会了如何完成这一过程,他就极可能对正确使用马桶很感兴趣,为了促进他更好地使用马桶,让他在没有包尿布的时候多在马桶附近玩耍,提醒他在需要的时候使用马桶。最初他可能因为不太习惯而忘记,请不要对此感到失望,相反,你应该耐心等待,直到孩子成功地习惯这一生活方式,到那时你就可以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予他奖励了。

6、当孩子渐渐习惯使用马桶之后,白天就可以把尿布换成拉拉裤了。

7、孩子午睡或夜间睡前与一睡醒就马上使用马桶,并在入睡前穿上拉拉裤而不是普通纸尿裤,让孩子知道这中间的差异,如果孩子半夜醒来想上厕所,可以让他自己去或是寻求你的帮助。

整个训练过程请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并做好接受孩子表现反复的心理准备,也许孩子今天表现很棒,明天又回到老样子,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多浪费几条拉拉裤而已,鼓励他下次继续就好。

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训练进度慢而嘲笑或训斥孩子,更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这样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也让他反感或恐惧排便训练。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