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想与任何人去接触,怕他们提及娃,有时只能安慰自己活一天算一天,到那就说那得话,但还是觉得日子很难熬,亲戚朋友还能理解我,但街坊邻里把我们一家视为洪水猛兽,似乎我孩子的病是见不得光的,是丢人现眼……同时,对于…

原标题: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前段时间,小编看到了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求助信,信里写道:

“我的孩子20岁,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不能与其他人诉说,也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很无奈的活着。不想与任何人去接触,怕他们提及娃,有时只能安慰自己活一天算一天,到那就说那得话,但还是觉得日子很难熬,亲戚朋友还能理解我,但街坊邻里把我们一家视为洪水猛兽,似乎我孩子的病是见不得光的,是丢人现眼……

我作为一个重度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家属都和我一样,生活像常年照不到阳光的腐土一样散发着阴暗、隔离、死亡的味道。每天都会心惊胆战,夜不能寐,时时警醒,到后来不是绝望,而是不抱有任何期待……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有时候甚至想带上孩子一起去死……”

在这封信的背后,小编看到了一位绝望的母亲在深夜独自一人写下这封信的场景,情到深处,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泪水既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似乎又是在埋怨上天的不公……

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中国有2.4亿精神障碍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这就意味着有2.4亿个家庭正在被精神疾病折磨着,这其中可能有你的亲戚、你的邻居又或者是你的同学朋友。

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作为病人家属,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除了要照顾患者的吃喝拉撒外,还需要背负着高昂的治疗费用,甚至在患者犯病时可能受到拳打脚踢、伤痕累累。在接触精神疾病患者的这些年里,我见过为了给儿子看病,把儿子锁在身边靠捡垃圾维持收入的老父亲;我也见过为了让母亲吃药,被咬破手臂的儿子;我还见过因为绝望,试图带着患者自杀的丈夫……

在每一个家属的身上,小编都能感受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以及在沉重压力下内心的无助和崩溃,这些想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说出其中滋味……

今天,小编就站在家属的角度上,总结出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到病人家属们一些引导与帮助:

一、克服“病耻感”,正确对待疾病

“病耻感”不只出现在病人身上,很多病人家属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家人会把疾病当成家丑,用“性格古怪”、“脾气暴躁”、“不通情理”等评判、指责、排斥来回应患者,不承认或不接受家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而这往往会导致患者不能及早就医,从而加重病情!对家属而言,当家人被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时,家人需要尽快接受事实,稳定患者与自己的情绪,配合医生及时治疗,尽早控制病情。

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第2张

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家属而言,很多时候病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家属,一个愁云密布的分文不仅不利于病人康复,同样不利于家属生活。所以,对家属而言,保持一个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在照顾病人的同时,学会缓解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给患者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提供情感和物质全方位的支持,这是患者康复的巨大动力。

三、学会寻求帮助,抱团取暖

对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一家人一起接受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家属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可以加入病友家属群或者组织,与其他家庭一起抱团取暖,相互安慰、相互打气,一起度过这段艰苦的时间。同时,对于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贫困家庭而言,可以寻求社会机构、民间组织的帮助,不光能缓解经济压力,对病人和家属来说也是得到了支持与安慰!

来自家属的求助:如何自我调节? 第3张

其实作为家属,照顾病人都是一个长期且辛苦的工作,他们要付出的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所以对待病人家属,尤其是精神疾病家属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偏见,帮助他们在求医治病的同时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小编想对各位患者家属说,一定要正确的认识精神疾病,不要认为精神疾病=无药可医,一定要放平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治疗信心,陪伴患者一起走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