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宝宝睡觉打呼噜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打呼噜怎么回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8.3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以为,睡觉打鼾是睡的香的表现,其实并不是,打鼾是一种病。包括宝宝也是如此。那么宝宝睡觉打呼噜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睡觉打呼噜怎么回事

如何应对孩子打呼

经常能听到很多小宝宝睡觉时也会发出像成年人一样的鼾声,不免吓着父母,宝宝会窒息吗?

通常我们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打鼾,但其实婴儿也会发出这种声音。当空气穿过宝宝狭窄的鼻腔或喉管的背面时,宝宝就会打鼾。如果宝宝感冒了,或者鼻腔通道被奶粉或食物堵住了,也会出现这种打鼾现象,这时你只要让宝宝头部朝下就能把食物吐出来。平时注意多用棉球或盐水清洁鼻腔。

宝宝打呼,父母需要懂得分辨。比如,宝宝打呼时间不长,只是刚睡着时打呼、睡熟了之后就没有呼声,呼吸均匀、有节律,那就问题不大。

如果宝宝睡觉打呼,整个睡眠过程不安稳又容易惊醒,或者睡觉姿势奇怪,比如头抬得很高,往后仰,那就要注意了。同时,父母可以观察孩子是否张口呼吸,如果宝宝边打呼边张嘴呼吸,那也要引起重视。宝宝打呼可能是一种疾病,名叫“鼾症”。

儿童鼾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简单来说,宝宝睡眠时,上呼吸道由于某些原因一旦变窄,呼吸气流产生的阻力就会增高,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和黏液,还有鼻孔、软腭、舌根等的震动,而引起打鼾。小孩上呼吸道变窄的主要原因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的肥大,另外鼻腔的炎症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也是病因;其他病因有小颌症、巨舌症、肥胖等。

不少容易过敏的孩子,也会出现打呼的现象,常见的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的孩子往往症状明显,手术效果就很直接,会让人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做完手术就能高枕无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之类的睡眠疾病也能引发打鼾,如响声很大的打鼾或喷鼻息、大口喘气、窒息以及睡觉不安等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现象,那就要注意了。如果拿不准,最好向儿科医生说明具体情况。

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有不少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就是用药物控制,比如抗生素、激素、中药等。如果药物控制不好,经过评估之后,可以考虑手术。

手术治疗是最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虽然如此,但很多医生并不倾向于首选手术。特别是不到2岁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不需要手术,可以选用呼吸机治疗控制,等到孩子长大些再做评估。

还有哪些睡觉怪癖

除了打呼,我们还可将孩子睡觉怪癖分为:“湿身”型、“生动”型和“咀嚼”型。

1、“湿身”型

很多宝宝睡觉的时候总是出很多汗,每次睡醒时都像刚洗完澡一样大汗淋漓。

这是为什么?

我们进入不同睡眠阶段的时候都会出汗,但是宝宝出汗更多,因而他们的睡眠周期更短。宝宝的头是其最大的身体部分,也是热量散失最多的地方,因此这就会造成宝宝的额头和头发比身体的其他部位出汗更多。当然,温度过高也是导致他们出汗的原因。为了确保宝宝睡觉的时候不会太热,要让室温保持在15.5℃~21℃,并给他盖好被子。

在睡眠中出汗,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并不一定表示体质虚弱或者患有疾病。宝宝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新陈代谢旺盛,需要通过出汗来散发体内的热量,再加上宝宝的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刚入睡时,交感神经会因为失去大脑的控制而出现头部、颈部或背部多汗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出汗往往发生于宝宝入睡后的半小时之内,且出汗部位多集中在头部,一般在睡觉后的2小时之内就会慢慢停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

另外,如果室温过高、宝宝保暖过度或在睡觉前喝了牛奶等热量高的食物,这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也属于生理性多汗。爱出汗的宝宝大都健康正常,通常活泼好动、饮食正常,活动时汗出得多,一停下来汗也消得快,这种情况很常见。

宝宝睡觉出汗多,家长可以这样护理:

■ 塞上一块小毛巾。家长可以在宝宝睡觉前,在其背后和颈部塞上一块干的、柔软的小毛巾或手帕,如果小毛巾、手帕被汗水浸湿了,要及时更换一块新的,直到宝宝停止出汗为止。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宝宝背部、颈部保持干爽,又可防止其出汗后着凉。

■ 别捂太厚。宝宝的衣着和被子应与大人相当,尤其是冬天时,别给宝宝穿得过厚或盖得过厚,否则容易出汗过多。一般白天宝宝穿着需要比成人少半件衣服,夜间也需要比成人少半条被厚度。

■ 室温控制。宝宝的房间温度保持在24-26度为适宜,宝宝入睡后可以轻摸颈背部,干爽温热较为合理。如果手心手脚过热,有出汗的情况则需要检查宝宝是否盖被较多,并及时进行调整。

■ 多喝温水或汤水。出汗较多的宝宝,体内水分也丧失得较多,因而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脱水现象。

2、“生动”型

很多家长反映,宝宝在睡眠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奇怪的表情和动作,非常丰富。让家长感觉又好笑又无奈。

这是为什么?

出现这种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是很正常的。家长也不用感到奇怪。真正的原因,是宝宝的身体睡着了,而脑子还醒着,这些表情、动作并未通过大脑皮层指令,而是大脑皮层下的中枢活动而已。待宝宝再大一些的时候,这些现象也会逐渐地减少以至消失。

宝宝通常有这样的睡眠的时候,一些家长就会以为孩子醒了,不是去拍拍他,就是再一次抱起来哄。其实,妈妈不用管他,这些都是他浅睡眠的表现,待宝宝呼吸均匀、没有那么多的动作表情、平静的时候,宝宝就到了深睡眠阶段了

3、“咀嚼”型

对于大一些的宝宝,睡觉时有“磨牙”爱好的不在少数。除了肚子里可能有寄生虫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这是为什么?

肠道内有寄生虫扰动,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会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除此之外,睡前过于激动、过度进食、营养不均、牙齿发育不良等也会引起磨牙行为。

疲劳,造成局部肌肉酸痛;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会对孩子的脸型造成影响;还容易损伤牙釉质,当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

为了防止夜磨牙造成的严重的牙齿釉质磨损,并由此带来牙齿敏感,甚至可能引发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应该尽早针对原因进行防治。

防治一:调整饮食

先看儿科医生以排除寄生虫、以及评估全身的营养状况,饮食上应合理调配膳食,粗细粮、荤素菜搭配,防止孩子营养不良,还要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晚餐不要过饱,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防治二:定期牙科检查

定期常规的牙科检查必不可少。对有咬颌问题的,尽早干预治疗。反颌可以在四五岁就开始矫治器的佩戴,进行调整。有牙咬合不良的进行调颌治疗,磨除牙齿高点或障碍点后可减轻或消除夜磨牙。

抑制孩子磨牙可在睡前戴上颌垫,刚开始可以用1mm厚的软垫,均匀覆盖在上颌及全牙列。有些磨牙严重的,软颌垫会被磨穿,则换成2mm厚的硬颌垫继续佩戴。戴上后可阻断牙颌干扰对磨牙的触发作用。晚上戴,清晨起床后取下,一般戴半年可消除夜磨牙。颌垫还可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防治三:消除心因性

最后,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和谐、充满欢乐的家庭环境,消除各种不良的心因性因素。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