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生命教育的第一课

生命教育的第一课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多数时候死亡现象都会带给孩子一种对长久分离的焦虑和恐惧,需要给以更多的情绪上的安抚。父母与宝宝沟通时要具备怎样的技巧呢?

必备技巧

必备技巧1 感同身受

大人应理清问题,抱着同情心去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感受。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宝宝生死提问背后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现象的好奇、惊讶、焦虑和恐惧,使他能在情绪上得以暂时疏解,情绪的认同感常常是交流的第一步。

必备技巧2 直面情感

大人要抛开对死亡问题含糊其词不敢直面的胆怯心理,也不能认为死亡这些终极问题与日常生活无关而回避它,而要郑重地重新面对这些自己幼年时也提过的哲学大问题了。最能体现你对交流的真诚态度莫过于你也关注着宝宝关注的问题。在直面问题时,作为教育者,你也许会做科学知识的准备以便应对他的好奇;也应该做好思索态度的准备,从繁杂的日常事物中抽身而出,体验和思考这些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

必备技巧3 平等交流

要与宝宝推心置腹地进行真诚而平等的谈话。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是有阶段的,在初生、成长、壮年、老年、死亡的5个生命阶段,你和宝宝明显处于不同的阶段,就算你在人生路上已是一匹“老马”,也不能否认一个成长中的宝宝对生命问题的体验和思考。要知道,个体的生命体验永远是个别化的,一个幼年健康的母亲永远也无法感受身体孱弱的宝宝的生命体验,你们最好的关系是如“忘年交”一般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作为“识途老马”的你所能给予的就是自己曾有过的体验和思考,而不是直接以“教育者”的身份将你的人生教训、科学知识灌输给他,你不能勉强他走你规划的人生之路,或接受你对生命的认识及诸多复杂抽象的科学和世俗的知识。这在你帮助宝宝认识死亡时也适用。

必备技巧4 暂时解决

生与死、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奥秘等哲学大问题永远只有暂时的、阶段性的答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为案例的交流过程也许不能直接解决孩子的生命困惑,但你对生命的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对他肯定有所影响。宝宝会从你和故事中人物的身上看到生命的成长和延续,看到成长必然会经历的困难和解脱,看到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的交替,看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多元,看到还有那么多空白在未来等着自己去一一描绘。所以,虽然死亡的问题只能得到暂时的解决,但有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必定会激发宝宝对生命现象的关注热情。尊重生命的前提就是对生命的敏感和关注,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小情景

情景1

外公去世那年外孙才2岁,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想起外公,深深怀念。妈妈便坐下来,听听孩子对外公的回忆。渐渐地,她由惊讶,惊喜转而和孩子同样想念外公。他们想念外公的胡子,想念外公的眼睛,更想念外公怀抱的味道……

在此情景中,妈妈非常清楚孩子的悲伤情绪,并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也重新面对亲人死亡这个已经过去了的事实,重新体验这种悲伤的情绪。无疑,她和孩子站在了同一个情感的平台上,这是最真诚的亲子态度。

情景2 女儿经常思念因先天性心脏病过世的弟弟,每次妈妈给她糖果点心,她总想留一份给弟弟,就像以前弟弟在时那样。可是妈妈一看到女儿这个举动,便哀痛不经,悲伤难抑。

宝宝宣泄悲伤情绪的方式与大人不尽相同。在和他谈论死亡时,一定要尊重他的情感内容和表达方式。这时,妈妈应容许女孩在形式上思念弟弟,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掩饰情绪,妈妈可以对女儿说:“我就是太想念弟弟才哭,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我们来写封信给弟弟,告诉他,我1门好想念他。”

情景3 小女孩丹丹得了恶性肿瘤,病情一天天恶化,妈妈决定将丹丹抱回家,让她与家人共度更多的时光。小女孩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快要死了?

妈妈轻轻抱着丹丹,跟她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接着说:“还记得生病的外婆吗?你现在要去天上看外婆了。记得,路上可能会出现大野狼,你不要怕,外婆会保护你,把你接到天堂,好好照顾你。”之后,丹丹的表哥表姐各带了一份礼物送她,两三天后,小女孩带着笑容,走了。

跨越“语言障碍”的交流

在与宝宝交流时,语言的障碍是难免的。你需要尽量通过谈话了解宝宝对死亡问题的现有认识和他生活的具体情境,从而寻找一种恰当的途径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比如,在告诉宝宝谁死了的真相时,要说得简洁清晰,不要说过多细节,使用适合该年龄宝宝可接受的语言和概念。宝宝的年纪愈小,解释愈要简单。简洁通俗的科学解释可以解惑,而不恰当的类比和撒谎常会引起宝宝新的恐慌和疑惑。

你可以这样说:“爸爸死了,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不会再呼吸。如果一个人死掉,就不会再吃东西、上厕所。死掉跟睡着不一样,如果睡着,心脏仍会跳动,人仍会做梦、呼吸。如果死了,所有的器官就不再运作,只剩下身体而已,身体就像没有花生的花生壳。”

在和宝宝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时,应贯穿始终地给他传达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和信念,不是什么具体的教条。这样的交流,将更多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在各种有关生命的活动中让宝宝懂得死亡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

生命教育的第一课
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