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幼教特色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幼教特色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90年代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包办得很多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家长很重视和孩子的交流,所以这阶段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幼教特色

两只蚂蚁+一头大象=三只青蛙

一号代表:王悦 生于1985年 1989年入园 考研中

记得当时有一门绘画手工课,那种新奇兴奋的感觉至今不忘。

每隔几周,老师都会把我们的绘画、手工作品放在一个袋子里封好,里面附有老师评语,一并交给家长。每次爸妈看到我厚厚的“作品”时总会表扬几句,自己心里那个得意劲儿就甭提了。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现在的“家长会”吧。

当时还开设了一些与小学课程衔接的内容。老师用自己做的模型当课件,问“两只蚂蚁+一头大象等于几”之类的问题,来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但我这个白日梦大王对“为什么两只蚂蚁+一头大象就可以等于三只青蛙”等等问题更感兴趣。

大家都在学“卓越”

二号代表:谷心爽 1991年出生 1994年入园 即将出国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里还没有配备电脑、音响之类的设施,就连现在看来最普通的电视机,也是在我快“毕业”的那年“入驻”幼儿园的。平日里,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室外跑跑跳跳,玩捉迷藏、扔沙包、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单调并快乐着。

那个时候,在我们中间最流行的恐怕是报个“卓越”班学习英语,我周围的很多孩子都报过这样的培训班。至于钢琴、舞蹈、书画这样的才艺培训,还远远不及现在这么普及,学过的孩子还属于凤毛麟角。

现在还听说有的幼儿园给毕业的小朋友颁发毕业证书了。因为我是在1997年6月从幼儿园毕业的,距香港回归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如果当时拥有一张毕业证书,那该多有纪念意义啊!

“珠心算”用在生活中

三号代表:朱萌潇 1994出生 1997年入园 现在上初三

虽然现在我已经是初三的“半大姑娘”了,但说起我幼儿园的事,记忆依然清晰可辨。

我是在济南军区司令部上的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设了珠心算课,听父母说,当时珠心算十分盛行,许多幼儿园都教小朋友学珠心算。那时,每次去幼儿园之前,爸妈总会往我的小书包里放一个小算盘。上课时,老师会教给我们口诀,然后班里就响起一阵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

当时,我在班里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后来,我可以不用算盘,凭借想象就可以算出得数,计算机有“盲打”,我这算不算是“盲算”呀。

学会珠心算还真有好处,跟父母出去买菜,还没等数学不好的爸爸算出来,我已经把得数报出来了,引来周围的大人们一片赞赏。上小学后,学校里没有了这门课,珠心算也便慢慢忘记了,现在想来,真是挺遗憾的。

当时,只要有舞蹈表演,我总是冲在前面。不过,那时的打扮真是有点业余。那妆化得跟鸡婆婆似的;脸蛋红彤彤的,跟高原红似的。现在再翻看当时的照片,觉得可有意思了。

记者:这个阶段幼儿园的发展有什么新特色?

宗桂萍:1999年-2000年,私立园开始出现;1999年-2008年,是幼儿园数量猛增的十年,培训中心、早教中心兴起,向零岁延伸。

记者:幼教方法又有什么新趋势?

宗桂萍:这个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从原来的说教式,向重视孩子操作,以孩子为主体的方向发展,启发孩子参与其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01年开始,多媒体、学习课件开始在幼儿课堂中出现,观摩课、课题组、公开课等活动增多。同时,这阶段也是老师大练基本功的十年。

记者:家长观念有什么新变化?

宗桂萍:家长重视幼教。1995年开始,双休制实行,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以前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不管了,现在则会分担一大部分教育孩子的责任。

电影:舶来的大片是他们的最爱。《哈利波特》、《怪物史莱克》、《纳尼亚传奇》、《功夫熊猫》、《美食总动员》、《超人总动员》。

剧集:比较有名的有《家有儿女》、《快乐星球》。

动漫:《蓝皮鼠与大脸猫》、《小鲤鱼历险记》、《虹猫蓝兔七侠传》、《西游记》、《蓝猫淘气3000问》、《天线宝宝》、《蜡笔小新》、《网球王子》等。

书籍:开始引入中国的绘本受到家长和孩子欢迎。《噼里啪啦》系列、《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彼得兔的世界》系列。

课外还要上辅导课

一号代表:张亦弛,1999年出生 2002年入园,现在上小学四年级

我上的幼儿园不算很大,但钢琴、电视机、录音机、VCD、益智玩具应有尽有。

从上小班开始,我们就有自己的课本了。有基本的生活小常识;有拓展知识;有小手工、小制作;还有一些小朋友能看懂的“哲理故事”。

我们的课程主要有看图识物、算术、音乐、绘画等,偶尔还有实践课。我印象最深的两次实践课:一次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另一次是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用电磁炉学做炒鸡蛋。当时老师还给我们拍了好多照片,贴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让家长也分享我们的快乐。

上大班的时候,幼儿园开始为我们开设一些辅导班,有识字、珠心算、英语等等。我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报了辅导班,每天放学后还要到辅导班再上一节课。那个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在课外学舞蹈、学乒乓球、学乐器,还有学硬笔书法的。我的爸妈给我报的是画画班。所以,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们既是“小朋友”,又有点像“小学生”。

学才艺让孩子不怯场了

妈妈代表:李莉,33岁,机关职员 女儿:史泽晨,8岁

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给她报了儿童简笔画和古筝两个班。后来,老师建议她学舞蹈和声乐,孩子自己感兴趣,学得也不错。她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少儿才艺大赛,获“舞蹈”、“绘画”两项金奖及综合人气奖。在第五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山东总决赛舞蹈专业小学组上得了一等奖。

过去,她是个内向而略有些腼腆的孩子,自从学了才艺,参加过几次比赛后,她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过去,她有些娇气,现在责任感增强了,就是生病发着烧还要坚持去。

孩子的发展不能只看学习成绩,更该看她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和情商高低。只要孩子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得,不考第一又如何?

幼儿园 想说爱你不容易

妈妈代表:贾娟,32岁,技术人员 儿子:弥勒,4岁

儿子两岁那年,我开始考察周围的幼儿园。家附近有所硬件设施很好的幼儿园,院子里摆满了崭新漂亮的大型玩具。然而,几天观察下来,我发现这里的老师很少让孩子自由活动,个别想偷偷去玩玩具的孩子都被老师“拎”回了教室。

我又把眼光放到了口碑不错的私立幼儿园。老师们都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然而就因为太年轻,她们根本不懂孩子。在这里,我看到老师要求孩子排着队走,用生硬的纪律束缚孩子爱玩的天性。

在考察了多所幼儿园未果后,我经朋友介绍来到了一所早教中心办的亲子班。由于老师都是学早教出身的,对孩子的心理摸得很透,而十多人的小班教学也让孩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关爱和关注。

不过,亲子班毕竟不同于正规的幼儿园,在我心里,最理想的幼儿园教育不是让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诗,而是让孩子对知识和生活充满热情和探索欲。

从保育到教育,济南的幼教在近30年的发展中,经历着层层蜕变。从操场上疯玩跳皮筋,到如今几乎个个孩子都要学才艺,济南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从公立幼儿园的分级到私立幼儿园的兴起,幼教机构选择的丰富,反倒成了家长们择园的困扰。很多人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个起跑线已经从小学延伸到了幼儿园,乃至更早。

当年在育红班里玩耍的那些孩子,现在也许已经在为自己的孩子择园而苦恼了。在回顾济南幼教的过程中,相信很多读者一不留神,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记者:济南的幼儿园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发展的?

宗桂萍:建国前就有幼儿园,但快速发展应该是在1981年往后。在1981年之前,济南的幼儿园比较少,大多是企业办的职工福利性质的,主要以保育为主,主要任务是给家长照看孩子。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颁布,幼儿园有了统编教材,而幼儿园的主要工作也由保育转向了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幼儿教育还不能被家长普遍接受,那时候有些孩子是不上幼儿园的,只在5岁左右到小学里去读个“育红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小衔接班。

记者:那个年代的幼儿园教学跟现在的差别很大吗?

宗桂萍:其实,在教学内容上变化并不大,那时候实行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分科教学,现在实行五大领域的综合教学,但学习的知识差别并不大,都是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语言、计算、音乐等能力。要说区别,最大的莫过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了。

过去的幼儿园教学形式跟小学生上课差不多,老师在前面讲,孩子们把手放在膝盖上坐在小桌子前规规矩矩地听。整个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孩子接受起来比较被动,教学形式比较机械。现在是提倡游戏教学,孩子可以在玩中自由地、自主地学习,更强调师生的互动。

难忘的“小狗熊”照

一号代表:杨阳 生于1978年 1981年入园 现为三生石彩宝经理

我是济南人,不过幼儿园是在滕州度过的。妈妈在当地一家美术工艺品厂上班,厂里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看护问题,办了个幼儿园,我有幸成为这个幼儿园的第一批入托者。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大口大口吃得正开心的时候,一个中年叔叔走了进来。我一下子被他挎在身上的一个黑黑的大家伙吸引了。

叔叔和阿姨聊了一会儿天,就从一个硬硬的黑包里取出东西,我一眼就认那是台照相机。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叔叔是来给我们拍照的,心想一定要表现得最好,这样才有照相的机会。那时,能照张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心里兴奋得不得了,等阿姨走到我们身边告诉大家厂里宣传部叔叔要给我们照张合影时,我已经抱着我的小狗熊拿好姿势了,哈哈。

从此幼儿园凡有抛头露面的活动我都成了首选。成了第一批入托小朋友里为幼儿园做“贡献”最多的。

老师办公室里的“撒谎机”

二号代表:董明明 1984年出生 1988年入园 现任猎头

我从小就泼辣,不到4岁,和一般大的男孩子见了我就绕道走。于是,爸妈决定取消“散养”,送我去幼儿园。姥姥给我手工缝制了一个可以斜挎的花布书包,书包很高级,里面还带夹层,夹层里每天放一个煮鸡蛋,雷打不动。

刚开始的幼儿园生活陌生又无助,我表现得很低调。很有耐心地折纸飞机,很有美德的没有破坏隔壁小男生搭起来的积木。做饭的大娘很慈祥,午饭时每次都会问我:“吃饱了吗?要不要再添点饭?”我不懂拒绝,总是点头,以至于每天饭后发的苹果我都吃不下。

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还流传一个“撒谎机”的故事。有次,班上一个小朋友撒谎,老师说,办公室里有个机器很厉害,撒谎的小朋友走上去,机器就会响。自打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说过谎。每次去办公室都是一百个不情愿,怕不小心把机器惊动响了,老师以为我说谎。

奢侈的教具——— 小沙锤

三号代表:张晓章 1981年出生 1984年入园 现为公务员

我最初的记忆始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时我家住在未拓宽的经七纬一路口,顺着纬一路往南走大概三五分钟就到了南山上街幼儿园。

爸爸把我交给了幼儿园老师,老师让我选个玩具拿着,我这才发现先到的小朋友人人手中都抱着一个玩具,兔子、小狗什么的,我因为来得晚,已经没有什么可选的了,我就拿了一个小老虎,现在看来是那种做得很假的塑料玩具。第一天离开父母,我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哇哇大哭,因此成为唯一获得表扬的孩子。

当时虽然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老师会亲手做一些道具,如用电光纸剪成小花朵、小红旗、大苹果,而最“奢侈”的要数“小沙锤”。我们到处找在那个年月并不常见的空易拉罐,然后把沙子灌进去,粘上黑色的胶布,外面再糊上我们认为最漂亮的纸板或布片,把做成的小沙锤在手中轻轻摇晃。沙子和金属撞击的声响,化作我们儿时动听的乐声。

捉迷藏:抓人的人蒙着眼睛对着墙从1数到10,其他人赶紧各自找地方躲起来,抓人的人数到数后便开始四处搜人。

斗鸡:两个人每人都把一条腿绕到另一条腿上,用手抱住,一条腿站立,然后互相碰撞,谁被撞倒就输了。

跳关:一个人蹲在地上把头低在胸前,一排人从他头上跳马一般地跳过去,每跳完一轮然便升高一点也就是站起一点,直到这个人完全站起来。

跳房子:在地上画一栋楼,中间分层,最下为一层,最上为天,拣个石头扔一层,单腿跳一层,再拣起来扔下一层,再跳……

跳皮筋:一副旧的黑胶皮手套当原料,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玩游戏的基本都是女生。

过家家:这个也基本是小女生玩,小男生也有玩的,当个爷爷爸爸什么的,感觉跟演话剧差不多。

记者:这个阶段的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宗桂萍:从80年代末开始,幼儿园开始分类升级,并且在1991年-1992年左右出现了省级示范园。省十佳、市十佳幼儿园评选在这十年间频繁推出。当然,这样的评选对幼儿园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不可否认过程曾有过造假的情况,还因为盲目上设备,出现了一些硬件条件超出当时国情的豪华园。

记者: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宗桂萍:当时,有些知名大学设立了教育系,并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作为教学试验基地。我们这边的幼儿园送老师过去学习,回来以后模仿别人上课,这叫模仿课。印象比较深的像音乐节奏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

当时,很鼓励老师自编教材,老师的积极性也都很高,还出了不少老师作家、科研人才,但由于整体水平不均,教材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混乱。不过,老师的备课等教学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规范性。

记者: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宗桂萍:80年代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管的比较少,有的家长还进修着课程,不注意和孩子交流。这锻炼了孩子的实践和自理能力,但口头表达的能力有所欠缺。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