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你们是“直升机父母”吗?请不要替孩子成长

你们是“直升机父母”吗?请不要替孩子成长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直升机父母”?你们是“直升机父母”吗?直升机父母不能干预孩子的成长,要知道我们生下孩子,终其一生,是为了什么?

继《摔跤吧!爸爸》之后,阿米尔汗再度来华,带来了《神秘巨星》。

出生在印度一个小城镇家庭的尹希娅,梦想是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歌手,却遭到家暴成性的父亲的百般阻挠,于是她蒙面拍摄自己自弹自唱的视频,并上传YouTube,成为网络红人。

在母亲的支持和音乐人的帮助下,最终自我意识觉醒,冲破父权家庭的桎梏,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电影中的故事虽然结局圆满,但是在过程中却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父亲无时无刻的控制。

尹希娅6岁那年,妈妈偷偷拿爸爸的钱给她买了把吉他,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爸爸凶狠地把琴弦全部扯断。

尹希娅15岁那年,妈妈卖掉自己的项链给她买了电脑,她用电脑上传视频。然而爸爸得知此事后,愤怒地对妈妈实施家暴,还强迫女儿把电脑丢下楼摔得粉碎。

尹希娅的父亲扼杀掉女儿的一切梦想,不问女儿的想法,就直接将她嫁给一个大胡子,仿佛只是为了了却一桩差事。

在他眼里,这才是女孩子应该过的一生:老早嫁人,最好嫁个外国人,还少给一份嫁妆。

女儿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梦想意味着可能会失控,而他需要对自己的孩子和老婆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女儿不能有梦想,也没人允许她有梦想。

在他的心目中,女儿只配拥有被他定制好的人生。

当看到影片中的父亲残暴地用刀割断尹希娅的琴弦,阿东早已泪流满面

他说,那暴躁发怒、拳脚相向的模样就是他父亲曾经对他的样子。

他也曾经酷爱音乐,自己偷偷攒钱买吉他,偷偷练琴,偷偷地参加比赛,可是父亲一直认为玩音乐是玩物丧志,百般阻挠。

即使在他拿回华东区比赛第一名后,还是被父亲愤怒地砸了吉他。

在父亲的强势压迫下,他选择了屈从。

他收起自己的曲谱,报了父亲选择的学校,读了父亲选择的专业,从事了父亲选择的工作,可是他从来都不知道他为谁而活?

他说他早已失去了自我。

就如电影中的尹希娅唱的: “我是月亮,还是月亮背后的阴影?我是燃尽的灰烬,还是熊熊的烈火?谁能告诉我,我身在何地?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可是,他始终不能像影片中的尹希娅,大声地喊出:

“这不是我的人生!我不要去沙特阿拉伯嫁给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的人生当然是我自己决定!”

高控的父母,他们常常会披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外衣,带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了子女对于生活本身的渴望。

我有个朋友,开了个画室,主要针对艺考生升学考试。

一天,来了个高高瘦瘦的男生,他诚恳地表示,愿意在画室里打杂,不要工资,只要能让他在这里学画就行。

这个男生非常有天赋,加上够努力,很快就成为画室里画得最好的学生。

你们是“直升机父母”吗?请不要替孩子成长

一天,这个男生来画室的时候,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细问之,才知道:

原来他的父母从来就不赞成他画画,认为是不务正业,好好地考个大学,毕业考个公务员,端上“铁饭碗”,那才叫光宗耀祖。

男生瞒着家里在外画画,被父母发现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父亲在盛怒之下,打了他一顿。

他却依然偷偷地到画室里画画,技艺愈发精湛。

后来,他瞒着家里,偷偷去北京参加了艺考,发挥超常,被中央美院录取。

本以为,这下家里该让他好好画画了,结果父母对他说:

“我们打听过了,你那个学校毕业,可以回来在镇上的小学教书,当老师虽然比不上公务员,但还算体面。你平时不用费钱再画画了,空闲时间就去打打工,贴补家用,大学毕业后,直接去那学校就行。”

他想争辩,但是父母一句话就给噎了回来:我们这都是为你好,画画能画出几个钱?找个稳当的工作更重要,你们这些小年轻,根本就不懂好坏。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就好比一把心锁,锁着对方的内心,成为控制对方的武器。

很多时候,我们都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想要去为孩子定制人生。

可我们怎么知道,那就是真正适合孩子的人生?

有个高二的女孩子因为无法专注于学习,不得不退学在家,父母带她来到心理咨询室。

女孩紧紧地抱着书包微笑着坐在角落里,她说自己其实挺爱学习,一直努力地在学习,可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每过五分钟就一定要看一次闹钟。

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中,我们的意识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在水面之下藏着的巨大的那一部分,是我们的潜意识。

我们的身体记录着我们内心的潜意识,你的身体也忠实地反映着你的潜意识。

随着咨询师与女孩聊天的进行,女孩慢慢打开自己的内心,在谈到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时,这个一直微笑的女孩子突然泪流满面。

老师,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做什么,我觉得我现在不仅没有方向,连通往未来的铁轨都被拆掉了。

女孩从小喜欢长笛,但是妈妈却让她学二胡,理由是可作为升学的加分项;

女孩小时候喜欢看日本动漫,妈妈告诉她看这些东西没用,你很快就不会再喜欢;

女孩喜欢文学,想报文科,但是妈妈却以文科的就业面太窄,让她报了理科;

她想成为林徽因那样的建筑学家,但是妈妈却告诉她学建筑太苦,女孩子还是读个师范,当个老师比较好。

凡是她所喜欢的东西,妈妈都会告诉她不值得喜欢,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选出来放到她的面前。

她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她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但是身体却不受控制。

她排斥母亲的控制,却无力反抗,她把对母亲的反抗进行内化,以一种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方式表达出来。

女孩的妈妈在家排第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一直在家中被忽视,所以总是想要证明自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再成为一名企业的高管,她靠自己的努力有了如今的一切。

当她有了女儿,她同样也会将这种自我期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优秀。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为孩子定制人生,只因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承担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却弄丢了属于孩子的梦想。

有个词叫“直升机父母”,专门用来形容高控父母,他们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玩乐,一旦出现与自己预期不符合的状况,就随时冲上去,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调试到自己最期望的状态。

他们觉得孩子应该走一条他们定制好的人生,因为那是一条自己高瞻远瞩、用几十年经验换来的人生。

可是,我们如何能确保我们所定制的人生就是适合孩子的人生?

就如影片中说的:“有天赋的人,就好像这汽水里的泡泡,天生就会冒出头。”

尹希娅虽然遭到来自父亲的严控,但是却获得母亲的大力支持,母亲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忍受着印度男权社会的高压,为女儿的自由争取最大的空间,让女儿最终实现梦想,成为神秘巨星。

其实,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母子情缘,正如海桑在诗《给我的孩子》中写的那样: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我们生下孩子,终其一生,都应该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