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总是爱打人怎么办

孩子总是爱打人怎么办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8.3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打人是学来的还是教得不好?关于攻击性行为,您要知道这些。都诚恳地承认错误和道歉,可他还是屡犯不改,总是打完了才想起来不能打。

孩子总是爱打人怎么办

类似于这种“打人”的行为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范围,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行为。传统观念上,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即使那个孩子经常打人,大人也多将其视为家长的教育不到位。其实,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没有这么的简单。

一、认识幼儿攻击性行为

1.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幼儿有意在身体上、语言上或精神上侵犯或损害他人。幼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是青少年以致成年后许多问题行为的“前奏”,它是幼儿发展水平局限性和心理问题的映射。

2.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幼儿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间接欺辱 3 种形式。身体侵犯指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或武器攻击他人身体;语言攻击包括嘲笑、讽刺、诋毁、谩骂他人等行为;间接侮辱则是通过鼓动众人的社会化意识来对他人造成伤害。相比较而言,前两种攻击行为较为基础和常见,间接侮辱的行为则社会化水平比较高。

3.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同攻击性行为的类型相对应,其表现也分为三种:物理(身体)、言语和精神。物理和言语上的表现比较直观,被受对象也很明确,而精神上的攻击有时会比较模糊,对象不清晰,容易泛化 。

攻击性行为其实是极为常见且普遍的行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会攻击他人呢?是学来的吗?还是家长教育不到位?

二、造成孩子有很强的“攻击性”的原因?

1.性格因素造成

不得不承认,有些性格气质的孩子更容易有攻击性行为出现。从气质类型的角度上说,“胆汁质”类型的孩子本身的性格特质就包含情绪易激动,易攻击他人。

2.控制能力弱

处在激动情绪中的孩子更容易动手动口伤害他人,这是因为幼儿本身的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水平比较弱,情绪稍微过激很容易带动到行为表现上,再加上理性的语言表达在激动时常常跟不上大脑,于是就造成攻击行为发生。

3.强烈的个人意识表达

攻击性行为在1—3岁的孩子身上发生时,很多时候是个人主权和个人意识的宣扬。这一阶段,孩子个体意识快速发展形成,并且在长时间内都是个体意识占主导地位。他们很难同他人分享和商量,对于别人的行为十分敏感,并会有强烈的抵触,表现起来就是攻击行为。

4.家庭教养方式导致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会使得孩子多发攻击性行为。同民主、放养型教养方式相比,受到专制、冷漠型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5.生活中暴力行为的学习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暴力行为出现的话,孩子极其容易习得这些行为。特别是家人如果存在明显的攻击行为,孩子对外的攻击性会十分明显。除此之外,电视、书籍、游戏等各种信息媒介中的暴力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

攻击性行为作为基本的幼儿问题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到自身性格、发展水平和控制能力的影响,外籍环境也与攻击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密不可分。虽然说每个孩子都会存在攻击性行为,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地纠正和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三、孩子有很强的“攻击性”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1.不利于同伴交往

攻击性行为会阻碍孩子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同伴交往。是想,谁也不会愿意和爱打人的小朋友一起玩,当大家都知道某某某爱打人之后,会逐渐疏远这个小朋友,渐渐地,爱打人的小朋友会被大家所孤立。

2.导致自尊水平下降

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与幼儿自尊水平呈负相关。攻击行为越多,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低。尤其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的认同感存在问题。

3.认知发展会受影响

攻击性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上升为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受到及时科学的干预,攻击行为会影响孩子认知发展,不利于将来的学习生活。

以上罗列的攻击性行为的种种影响向我们表明了其会是孩子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隐患,家长们必须要加以关注,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地修正。

四、家长应该如何改变孩子的“攻击性”?

1.情绪管理教育

大部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是因为自己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或是被他人阻断,在极其不满的情绪下伤害他人。对此,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帮助孩子认识了解自己不满、急躁的情绪心里,并教授孩子适宜的方式来表达和纾解这种情绪。

2.多事前提醒和预防

孩子攻击他人造成伤害,家长与其在事后进行处理和教育,不如将功夫画在事前的提醒和与放上。情绪管理教育就是预防攻击发生的方式之一,告诫孩子禁止暴力行为等方式也属于事前的防范。

3.避免环境中暴力因素的侵入

避免孩子接触攻击性行为和暴力行为,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行为发生的频次和烈度。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言语动作。同时,家长还要严格控制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媒介中的暴力信息,将行为的习得扼杀在摇篮里。

希望各位爸爸妈妈在了解孩子攻击他人的种种原因和影响后,能够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和预防孩子攻击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