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故事绘本 >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连载第一章第1课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连载第一章第1课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6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是一本帮助父母学习如何陪伴孩子在生活中体验艺术的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起玩,是本书最重要的使用法则。这本书轻松时尚,专门为年轻的父母们设计,书中没有长篇理论,没有教条的文字,而是由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美术游戏课组成。这些课程都是作者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长期实践积累而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简单实用又容易上手。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连载第一章第1课

  第一章 梨汤老师关于美术教育的头脑风暴

  第一课 中国人的美术教育和创造力果真如此囧吗?

中国人真的缺乏创造力吗?

我们先来对创造力做一个解读。

创:打破常规束缚。

造:造出某种结果——精神与物质:方法、思想、产品、作品。

力:力量、能量。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力量而非技能。

说白了,所谓创造力,也就是我们打破常规框架,造出各种现实存在的精神或物质结果的力量。

任何好的艺术品,都是创造力大释放所带来的结果。我们把各个国家、各个年代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甚至若干年后的今天来欣赏,它仍然能够打动无数世人的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眼睛→手,造就的是以“像不像”为标准的作品。

眼睛→心灵→手,造就的是以“是否独特,是否深刻表露自我价值”为标准的作品。

没错,中国古代是有“从临摹开始,至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艺术教育传统,而我也并未觉得这个传统本身多么应该被批判。

对于中国某些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说,比如书法、国画、石刻造像等,它们确实是需要经由临摹以往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品—掌握其中的规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心灵感受—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方式同样造就出各朝各代在各种艺术门类里登峰造极的大师,这些人,在全世界的艺术领域中,都受到了极大的肯定与尊重。

只是今人误读错授了古人的精神与方法,导致了大家总会把中国美术教育的显见缺点,归结为传统流毒,这是天大的误会,老祖宗要是知道这样的现状,恐怕也会很囧吧!

然而,就像这个本义为“光明,明亮,光”的“ ”字的经历一样——它忽然被赋予了尴尬、郁闷、伤心、无奈、无语等众多意思,其实这是强大的网友们把它开发成一个象形字的过程—— 代表了一张眉毛下耷、目瞪口呆的方片脸,这样最终它变身为“21世纪最流行的汉字之一”。

谁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和幽默感,从这个充满搞笑意味的“ ”字的解读与风行来看,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我也要悲惨地为它加上一句讨厌的注脚——学校里的正规教育模式,确实很难开启我们的创造力。大部分中国人,发展、表达创造力和创见性思想的方式都很草根。网络给我们开通了这样痛快的渠道,让大家不至于因自己的创造力无处宣泄而被憋死。想验证这个结论,请上各大网站的流行论坛自行围观。看看大家起的名字,成立的组织,说的流行语,你绝对会大开眼界,被一条条充满幽默的创意所击中。

  传统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话说回咱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首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确实有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但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如洪水猛兽般避之唯恐不及。

“传神”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标准,它与现代西方所提倡的“艺术表达自我内心”的思想,其本质是一样的。如此看来,我们的老祖宗还比西方的步子快上不少。但出现如今这个尴尬局面,可真是冤枉啊!

“惟肖”一直就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只是我们近代的教育者、使用者误读误导所致。

大家把传授者的偏差,归结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本质错误,这真是一场“杯具”(悲剧)!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表,都要真正静下心来反观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要只是质疑、发问和批驳,而不去思索和实践。

也不要只追捧当今社会舆论热衷的种种潮流。既然是潮流,必会很快流走。

别把任何教育工作者说的话、写的书、倡导的思想太当回事,当然也包括我的这本。因为任何好的书籍,都只是给你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非全部宝藏本身。

最看不得那些盲目追捧西方教育思潮,而不反观我们本身传统教育金库中所能挖掘的价值、进步的方向,对传统一味地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人。

当然,西方人严谨的态度,敢于怀疑权威、特立独行地坚持自己的所思所行,对一件事物不计名利地追求,以及教育体系的先进与科学,环境的宽松与自由等等,都是我们所向往与努力追求的。所以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地认为我本人,是个反西方拜东方的保守派。任何好的、对的,能有效开启孩子创造力,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包容并学习之。这才是冷静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该持有的客观态度。

这也是对我们的后代真正地负责任的做法。

有一个时髦词大家一定还有印象——“填鸭式教育”,它曾风靡大江南北,受到了无尽指责与唾弃。其实,这其中也传达出创造这个词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的不自信。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填鸭吗?孔子那个时代的人咋就没发明出这个词儿呢?

作为最早被填被灌的“70后”“80后”鸭子们,想必我们大家都有一肚子委屈想要诉说。咱们也别把当时负责“填”咱们的人想象得那么妖魔,其实,他们也很“杯具”与无奈。既然发明出“填鸭式教育”这个语汇,就说明大家都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放眼未来,父母和老师快来拯救我们的下一代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咱们欣慰地看到,现在的国家舆论导向、教育方针制定人,家长们和所有在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进行探索的教育专家与老师们,都在热切关注“创造性教育”的开启与培养,这是多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啊!我们的孩子有福气,也有条件在当下和未来获得更好的教育。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土壤。

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彻骨地经历过教育的缺失、青春期的痛苦、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怀疑,以及自信心的打击与建立,对自己不同角色身份的矛盾与认定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反观这一切,对我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关键期的几位老师和我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切身地体会到,父母和老师在一个个小人儿从那么一丁点大,直到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我和我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不断地相互鼓励,争取让自己成为能走入孩子心灵的那个成人。并找到自己内心的小孩,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自己也得到成长,不断丰厚着生命,开启内在与周遭的强大创造力。

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有一个戏称——“超龄儿童”,并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了这样的网络组织“超龄儿童父母协会”。这是以轻松的方式来诠释做自己和做父母的定义。虽然,做父母仍旧是一件世界上最严谨也最有挑战性的事。

对于自己老师身份的定义,我希望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和有效引导者,希望能够尽力帮助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有趣和相对正确的道路。并且把绘画和艺术作为自由表达的语言,在成长中和成年后还能熟练使用它,而别退化为可望不可即的“外星语”。

要说我还有什么进一步的奢望,那就是希望更多家长能够看到这本凝结着我太多心思的书。希望大家有勇气把“美术教育”、“艺术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引入自己的生活,摆脱“我对艺术还蛮有想法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开始和进行引导”,“我是应试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害者,对美术没有一粒细胞,更别提如何辅导孩子的创作了”,“这是很专业和高深的事,还是留给老师和专家去完成吧”,“我真的没有任何创造性”……这些长期以来捆绑住自己的想法和不自信,把它们有多远扔多远!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利用吃饭之余,发呆之后,睡觉之前,各种各样的空隙时间,来读读我为你们写的这本家庭美术指导书籍,和孩子一起挑战一下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为枯燥单调的生活来点儿头脑风暴。

美术素养,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创造力,也不是硬教会的,而是启发与培养出来的。

每时每刻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熏陶自己,熏陶孩子,渐渐地你就会发现有所变化了。既然是启发与培养,就是一项长跑运动,而不要奢望像短跑比赛一样快速出成绩,所以,别怕!你就抱着轻松观看的态度,开始下面的阅读吧!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