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教育的前提:帮孩子一起守护心理底线

教育的前提:帮孩子一起守护心理底线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4.6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昨天圈内好友兰兰跟我聊起:自己4岁的孩子(小宝)被调到隔壁班而且罚站,自己除了倾听,不知该如何引导教育。我第一反应是:小宝感受如何。

昨天圈内好友兰兰跟我聊起:自己4岁的孩子(小宝)被调到隔壁班而且罚站,自己除了倾听,不知该如何引导教育。

我第一反应是:小宝感受如何。

兰兰说:孩子很难过。他说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跳舞,又被老师罚站(之前也有过因为“不听话”而被罚站 的情况)

我隐隐感觉到:这种受罚方式,可能让小宝感受到了被“孤立”,他之所以难过,会不会是因为没有人懂他?

我问兰兰:为什么小宝不愿意跳舞?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个动作还是在跳舞中扮演的角色?还是因为只受到 批评没有表扬?

兰兰说她问过小宝,但他只说因为自己“不听话”。

解铃仍需系铃人,我建议兰兰去找老师聊聊,同时自己平常多留意下孩子,多些了解,就少些问题,多些互动,就少些隔阂

1、倾听孩子,我们都做对了吗?

4岁的孩子,本身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年龄阶段,其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建立,他觉得别人怎么想不那么重要,自己想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会感觉到他们逆反、违拗。

现在的育儿观点都主张要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不单指竖起耳朵,还要请大人们蹲下来,微笑地看着孩子,除了静静听他说,还要作出回应:嗯,哦,这样…..孩子接收到你在听的讯号,他才会愿意说下去。

倾听的过程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剥下来,孩子的情绪得到舒缓,问题的“核心”也会渐渐暴露出来,这时我们倾听的目的也达到了,可以很好地 “对症下药”,甚至聊到最后,孩子还很有可能“不治而愈”。

教育的前提:帮孩子一起守护心理底线

2、永远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如果孩子不想说,我们也可以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关系,等你愿意说了再告诉妈妈,妈妈永远当你的忠实小听众。如果你现在还难过,可以选择哭出来,妈妈陪着你。

其实我还想建议兰兰,陪着小宝,让他亲自跟老师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不想被罚站,因为我害怕被“孤立”。如果小宝能这样说,他不仅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且他还帮助了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孩子再小,他也有独立的人格自尊,他们也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说“不”的权利。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 说出感受,尊重自己内心。

家长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应该是:让他始终觉得,当他害怕无助时,只要一扭头,身后永远有父母鼓励的目光。

3、最基本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近一位美国妈妈博客里的“护女事件”被疯传了。

事件概述:有位男生一直在弹女生的内衣带,女生先告诉了当时上课的男老师,男老师的态度是:有趣 ,然后只是叫她别理男生(老师并没有出面制止男生),后来男生又弹,还把女生胸罩扣子弹开了,女生忍无可忍挥拳揍他,男生被揍流鼻血后停手了。随后,校方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协商解决。

刚开始,男生家长是以“被害方”身份出现在学校,而校方领导还有那名男老师也觉得“伤者为重”,希望女生家长作出赔礼道歉等举动。

幸好女生妈妈并不糊涂,她了解事件后淡定地说:所以你们叫我过来,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骚扰罪起诉这个男同学,并且以管理失当的原因起诉学校吗?

听完女生妈妈的义正辞严,男生家长和校方开始有点恐慌,担心事件闹大,纷纷对那位妈妈表示:你理解过激了,你理解错了重点。

什么!理解错了?只见这位女生妈妈转身对男老师说:那你过来,我摸一下你的裤裆怎么样?

男老师立马拒绝。

后来整个事件以女生妈妈的霸气回应收场,校领导和男老师最终受到了批评,而这位女生也成功申请了调班。

教育的前提:帮孩子一起守护心理底线 第2张

通过这个事件传播,女生妈妈赢来一片赞赏,其中有一位读者留言:她记得读中学时也被男生扯辫子,她警告几次都无效,后来气头之上就咬男生的手指,差点咬出血,男生当时痛得哇哇直叫。后来两人都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在了解完整个事件后,老师对女生说:你当时咋不咬死他!(当年的那个女生已长大,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一直都记得这位老师,而且一辈子都感谢她,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内心常常充满力量)

之前也有一个网络热点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尊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若敢再犯,斩草除根!

虽说最后有点偏激,但在紧急关头甚至性命攸关时,的确需要这份本能的冲动与勇气!

后来,我把这个事件告诉了孩子并提醒他们:如果有人想伤害或侵犯你,在你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你可以采取还手(如果是同龄人,就尽量别打对方头部),可以用力拍打他的手,狠狠踩他脚,甚至咬他。没什么比自身安全更重要!别怕,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我们只能通过讲述一些事件或者设计一些游戏扮演,去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慢慢学会分辨真善美丑。这既是父母应尽的监护责任,也是教育传播者的职责所在。

教育开展的前提应该是帮孩子守护他们的心理底线,只有保持心理健康,将来才可能对自己和家庭负责,同时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做有用之人。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