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9.1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 | 节选自《不奖不打管孩子》(有删改)

著 | 马文 · 马歇尔 译 | 王羽

图 | 源于网络(越南设计师:Le Thu) 编 | 叮当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一对姐妹,相处得很好,但是有一天她们吵架了。当时,姐姐正在洗盘子,小妹妹走进了厨房,拿走了篮子里的最后一个橙子。姐姐说:“放下,那是我的橙子。”妹妹说:“抱歉,现在是我的了。”她们吵了起来——就像很多家庭里经常发生的那样。

然而,她们最后还是选择寻找一个相对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继续吵架:

方案一:姐姐将橙子切成两半,为了确保公平,妹妹先选走了她想要的那一半。

方案二:姐姐问妹妹为什么想要那个橙子?妹妹回答说:“我想做成橙汁。那你为什么想要?”姐姐说:“我想扒开它,把皮烤来吃。”

第一种方式显然是切实可行且大多数人都能想得到相当好的解决方法了,但不是最好的。

第二种方法,通过询问,姐妹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问题”这个词源于拉丁语词根quaestio,意味着“去寻找”。“提问question”的词根是“请求”,暗示着提问其实是一种引导和发现。

去提问吧,去发现对方的想法,也许解决问题的同时,你还能享受到过程的快乐。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2张

我坐在飞机上,旁边是一个活泼的四岁男孩,她的母亲正在跟他度过一个有挑战性的时刻:小男孩将他前面座椅靠背后面的电话拿了下来开始玩。我靠向他,问道:“如果你摔坏了它,会发生什么呢?”他立刻将电话放了回去。

我向孩子提出了一个引导他反思的问题——“如果你摔坏了它,会发生什么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促使他去思考,然后反思。

“反思性问题”包含了请求,不是强制性的。与控制形成对比,如果我们能够促进他人的反思,让别人去做我们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取决于我们创造“欲望”的技巧。被问反思性问题的人,被引导去思考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最后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获得成长。

对于家长,问孩子反思性问题,你能够更高效地达到你的教养目的,你能避免孩子们对被控制的天生的反抗。

反思问题的两个原则

问题是积极的(如果我吩咐或者命令那个男孩将电话放回原处,估计会遭遇到反抗。)

引导他去选择(不是让他顺从,于是自主权变成了改变的组成部分。有一点需要被重申——人们不会反驳自己的决定。)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3张

我的妻子跟隔壁的食品店收银员经常聊天,这持续了很多年。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收银员抱怨她5岁的外孙女,说她是一个大的挑战,孩子的妈妈对孩子也感到困惑不解。我的妻子向出纳员提供了很多强调选择和反思的建议。当这位外祖母开始实践的时候,她跟外孙女的对话变成了这样:

孩子正在哭,于是外祖母问道:“你是想像一个大女孩儿一样,还是想像一个婴儿一样?”

她回答说:“我想哭,所以我想像一个婴儿一样。”

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说:“现在我想像一个大女孩儿一样了。”

还有一次,她又在哭,外祖母问:“你为什么哭呢?”

孩子说:“我不知道。”然后停止了哭泣。

在最近我妻子和收银员的聊天中,她听到最多的是收银员提及她的孙女有多么好玩儿。

让孩子反思,是让孩子将行动者行为分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如果你给一个人答案,那个人将获得一种短暂的解决方法。但教会他得到答案的原理,这个人以后就能够自己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收银员的孙女就习得了那个会持续一生的反思机制。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4张

让父母不去批评孩子,真实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减少这种消极交流的方式,是将批评转化成一个问题。

有时候父母需要的做的,只是击出一垒安打并不是全垒打,但是它能让棒球选手得到上垒,然后向想要的方向移动。

一位母亲讲述了下面的事情,关于她如何运用反思性提问来让孩子停止抱怨:

在去一个离家两小时车程的城市看完儿子的曲棍球比赛后,我们开着车往家走。

我11岁的儿子宣布:他被朋友邀请到家里去玩。

儿子:“到家后我能去格雷格家吗?”

妈妈:“不行,现在已经很晚了,而且我们还要开很长时间才能到家。”

儿子:“我真的很想去,我可以去吗?”

妈妈:“不行,至少今晚不行。”

儿子:“可是格雷格问我了,我可以去吗?”

在我快要被激怒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问孩子“反思型问题”的内容。

妈妈:“你还要坚持问多久?”

儿子:“永远!”(他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狡黠)

妈妈:“这样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了吗?”

儿子:“不。”(高兴地)

然后就结束了,孩子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

反思性问题可以让当事双方都进入思考的过程

对于被问者——问题是一份礼物:帮助他获得清晰的想法

对于提问者——答案是一份礼物:获得和理解对方观点的快速通道。

父母问孩子反思性问题,能够增加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这种澄清,能够提高效率,也能改善关系。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5张

反思问题的设计

有效的问题能促生人们的思考反应。我们可以把它们设计成适合当时的情景,并能够被人清晰理解。

它们聚焦于现在或者未来——不是过去。

它们经常以“是什么?”或“怎么样?”开头。

它们经常拥有开放式答案,不仅仅是需要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

一个能以“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被视为“封闭式问题”,因为它另对话结束。(当然封闭式问题也有它的应用之处,此处我们不做深度探讨。)

与封闭式问题形成对比的是,开放式问题让孩子们愿意跟你对话,能促进更多深思的反应,例如:

“今天一天里你最喜欢是哪个部分?”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我们越是鼓励孩子们“为了他们自己”做事情,我们越能强有力地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相信你的能力和技巧。”

如你形成了利用负责的语言习惯一样,你将能够看到你孩子成长的切实的证据。当我们询问孩子们的观点或者建议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他们那有创造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而感到高兴和惊讶。

问题不需要非得以询问的方式接尾。比如,以下是一些能促生反思的有效陈述句:

“请向我描述它。”

“向我解释下,当你说……时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还有一类问题为父母提供了一种帮助孩子回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的工具。它们促生了一个不要求大人对其作出解释就能让孩子们反思的机会。比如:

“你的意思是,你会在做完作业后去朋友家,是这个意思吗?”

“这真是一个成就,不是吗?”

“你不是这个意思,对吧?”

“你真的认为这么做能得到你想要的?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6张

下面是为特定目的设定的问题

改变孩子行为的“四步问题法”:

1.“你想要什么?”

2.“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你会选择做什么?”

3.“如果你选择要做的事没有令你获得想要的,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4.“你实施计划的流程是什么?”

减少孩子抱怨的问法:

“你认为自己还要继续这样做多久?”

“能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做法,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吗?”

“在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中,你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7张

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的问法:

“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帮你完成你的任务的吗?”

“如果你想要完成这件事,你会首先做什么?”

“你会想要将什么应用到这个任务上?”

获得孩子承诺的问法:

“在所有可能的事情的范围内,你遵守承诺了吗?”

“你可以做点什么来促使它发生?”

改善孩子工作质量的问法:

“你觉得那么做怎么样?”

“为了获得发展,你会去做什么?”

“有什么障碍是我们可以移开的,从而让你能够做得更好?”

引出对话的问法:

今天最令你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今天最令你困扰的事情是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今天你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再陷入那样的处境,你会怎么做?

- 最后 -

如果我们只能提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要有着肯定另一方的积极含义、

这个问题要求孩子选择、

这个问题能促进反思。

那么这个问题就是——

“你是怎么认为的?”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8张

加油吧粑粑麻麻们,让我们一起促进并见证奇迹的发生!

这样向孩子提问,教养事半功倍~ 第9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