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父母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常见误区

父母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常见误区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6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误区1:“婴儿什么也不懂,只要找一个会照顾他生活的人就行。”

婴儿期(0-1岁)——学习信任的开端

很多父母以为婴儿期的孩子不懂得什么,只要吃好睡好就行。近几十年来有关婴儿的研究显示,婴儿的心理从一开始便很活跃,而且很依赖刺激。心理学家史匹兹观察一些出生三个月即被母亲送到寄养机构的婴孩后发现,虽然这些孩子们得到丰富的食物和妥善的照顾,但他们的社交行为却呈负面成长,生病,甚至死亡。

对婴儿来说,在出生第一年便从与成人(父母)关系中得到基本的安全感或信心是很重要的。有父母关注和爱的成长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发展出孩子活泼、充满好奇以及信任他人的美好特质。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所有的就只有感受。比方说,刚诞生的婴儿,一直呆在妈妈很温暖的子宫里,忽然间来到一个空空冷冷的世界,这个空间会让他觉得很慌。所以非常需要正面的接纳,被温暖、柔和的手的搂抱和抚摩。而这种带着感情色彩的身体接触只有父母才能真正给予的。

如果人在婴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到成年时就会形成“这个世界不值得我信赖”、“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感觉,缺乏安全感。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么小的婴儿什么都不懂,所以我想讲什么话就讲什么,想发怒就发。其实,孩子一出生,不管他有多大,他都会很敏感地感受父母的情绪。父母的情绪的稳定对小孩建立安全感十分重要。比如,妈妈和爸爸关系不好,当妈妈抱着小婴儿时,她的愤怒,她的心跳是不是很平稳,孩子是感觉得到的。

对于小小的婴儿,他需要我们正面的积极的刺激。父母不仅仅要多多用图、用音乐等智力开发等元素来刺激他,还需要情感上和他多多地交流,比如,聊天,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正在做什么,家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搂抱、亲吻,告诉孩子你有多么爱他。

误区2:“孩子顽皮、任性,随他去;毕竟小孩子嘛,不懂事。”

幼儿期(1-3岁)——建立规范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已经学会了很多技能。他会走,会跑,会拿东西,会到处去看。做父母的会发现他很喜欢拉拉抽屉,什么东西都想拿来玩一玩。他对周围的东西产生好奇,一副“我长大了”“我能行”的派头。对一些危险东西,视而不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开始有主见,有欲望要按照自己的主意来行事,很多时候不是任人摆布,有“反抗”意识了。

为孩子立界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孩子设定界限,这是爱他的一种积极方式。即,给他订一个范围,在范围以外就要说“不”。比如,给他一个范围,只有在这个房间的角落里可以尽情的探索,而不容许他到其它房间以避免危险。再比如,吃饭的习惯,只能在餐桌上吃,否则就取消。

孩子很聪明,他总是想试着去突破界限,看一看父母的反应——“是否动真格?”这时候需要父母特别有智慧地坚持原则。比如,父母规定了孩子只能在餐桌上吃饭,而孩子边吃饭边玩,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吃几口,而迁就孩子。当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心里很明白——爸爸妈妈的话是不当真的。一旦开始界限不能坚守,那么以后就比较困难了。

其实,无法无天的孩子是没有真正安全感的。没有规则,父母往往凭着情绪和环境来管教孩子,孩子反而无所事从。

父母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常见误区

允许孩子说“不”

“危险的两岁”,孩子开始有自己做决定的欲望了。这时要请父母特别注意:

如果孩子经常跟你意见相左,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险的事情,且并没有越界,就让他自己去做。

让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尝试错误,并承担后果。

听话的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好孩子,但要注意听话的孩子可能是比较缺少主见的孩子。当他进入社会,孩子可能会感到很慌、很乱。

误区3:“上幼儿园了,孩子有老师教,不用父母操心了。”

学前期(3-6岁)——与孩子分享人生

这一时期,孩子越来越会交流了,父母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幼儿园教育仅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游戏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主导活动。孩子的认知、学习和对社会的了解,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是该时期孩子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跟孩子在一起,与他一起玩,让孩子在玩中学。比如:小孩子的过家家就是在学习爸爸妈妈。在过家家的时候,他就要学习做很多决定。

分享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在学前期我们一定要自己陪孩子,与孩子分享我们人生的高低起伏。经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分享你的痛苦与喜乐。如果父母从不跟孩子聊一聊这些事情,他们就不会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至无法经验到父母的存在。例如:妈妈是老师,妈妈要告诉孩子:今天我好累啊!一个班40个学生,真的是很累!但是今天妈妈教会了学生一首诗歌,妈妈真的好高兴!

父母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常见误区 第2张

以身心陪伴孩子独立

一个人之所以能独立,并不是年龄到了自然就会独立。要小孩子独立自主,我们就必须经常跟他在一起,生活点滴中言传身教。

父母需要从小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孩子,给孩子正面的引导,从而让孩子知道自己说什么做什么是正确的,并且能够从中学习自我肯定。比如,当孩子第一次洗碗,当孩子第一次独立买东西,多多地从心里的赞扬,而不是眼睛盯着孩子的“不是”。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有能力的,爸爸妈妈不在你也可以自己做。”

我们的“在”必须要身心灵的同在。我们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得什么,其实孩子的心是很敏感和敏锐的。比如孩子跟爸爸说事,而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作答,这个“在”等于不在,这样的爸爸很难抓住孩子的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这样的爸爸也无法真正帮助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非常重要的支柱,我们必须去帮助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内在拥有很大的安定与肯定,才能够做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