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孩子会走了反而不愿意走,这是什么“毛病”?

孩子会走了反而不愿意走,这是什么“毛病”?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会走路了,赖在爸妈怀里的次数也就多了,这是为啥呢?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一起来文章中看看吧!

当妈的常有两大迷惑,一是为什么娃抱睡一放下就“落地响”;二是走不稳时就爱走,等走稳了,却开启了要“抱抱”模式。

你不抱吧,他们就接着开启撒娇撒泼的树袋熊模式。

更郁闷的是,你抱他,周围就有人跳出来说,“别惯坏孩子了,要让他多锻炼才行!”

哼,我难道不想吗?

我们家大宝啊谷、小宝洋洋以前也是这个模式,特别是洋洋格外粘人些,谷爸觉得不能太惯着他,于是和他做了约定并言出必行,“如果抱就抱回家,不出去玩了哦。”

然后找一个并不正经要出门的日子,比如仅仅在小区散步的时候,践行这一约定,一要“抱抱”就抱回家。反复两次,洋洋就对这个约定印象深刻,出门终于可以自己走了,但是……

从外面回来的路上,洋洋又要“抱抱”,并且不等谷爸“威胁”,他就狡黠地笑着说“抱回家”变本加厉整个回程都不走。

谷爸被气笑了,有点挖坑自己埋的感觉,只好无力地说一句,懒宝宝~

其实这真的冤枉孩子了,他们爱“抱抱”的原因并不是懒,Zoe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01、位置原因

话说我有位朋友,是位酷爸,对男孩特别讲究培养坚毅的品质,出门自然坚决不抱,任孩子哭闹不止,他要不冷处理,要不吼一声镇压。

但是自某天开始,他带孩子出门时却动不动就抱,我们问他为啥画风突变?

他不好意思地说,有一天他儿子又闹着抱,他板着脸蹲下身要让儿子看看爸爸“坚定并愤怒的眼神”时,余光一扫前方,全是腿啊全是腿~他两眼一热,二话不说扛起儿子!

所以,Zoe想说,当你不理解孩子时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

其实日常和孩子沟通时,如果能蹲下来听孩子说话,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02、心理原因

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是依靠拥抱、亲吻等亲密接触获得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做过实验:把与人类基因有着95%相似度的红毛猩猩的小崽子从母猩猩身边带走,再关到一间有两只猴子玩偶的房间里,一只玩偶用铁丝网包裹并挂上了奶瓶;另一只玩偶则用柔软的布包裹,但并没有挂上奶瓶。小猩猩更喜欢两只玩偶中的哪一个呢?

实验之前大家认为小猩猩会更喜欢挂着奶瓶的玩偶,但出乎意料,小猩猩对包裹着柔软布条的玩偶产生了强烈的依恋,除了饿极了要喝奶,其他时间都抱着柔软的玩偶。通过这件事证明了亲密接触的重要性。

所以,孩子走几步,要抱一会儿,是很正常的寻求关注和亲密接触的心理,只有得到满足,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世界是安全的。而总是被拒绝的孩子,安全感会缺失。

孩子会走了反而不愿意走,这是什么“毛病”?

孩子跟自己出去还好好的,只要爸爸一出现,孩子就忘记自己长腿了,非要爸爸抱。

这也很正常,一是妈妈力气小,爸爸抱着更舒服,二是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较短,孩子更需要和爸爸建立亲密接触加强安全感。所以现在谷爸一抱就是同时抱两个,特别锻炼肱二头肌。

Zoe作为心理咨询师从接触到的案例来看,有些特别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妈妈再怎么陪伴和哄着都无效,而爸爸正面强有力的拥抱,反而是“特效药”,这就是安全感的建立。

还有妈妈遇到的问题是,单独带孩子出门,手上大包小包,孩子还嚷着要抱怎么办?你不满足他甚至呵斥他,他会一路哭闹给你看,特别心烦尴尬。

Zoe遇到这问题时,只要他们说要抱,我手上再多东西都积极回应,比如夸张地说“我早就想抱你了,来我们一起找个地方放东西,或者你能帮妈妈拿着这个吗”,然后即使我只能抱着他们走几步,或者蹲着拥抱一下,都夸张地用力地抱着他们,非常能鼓励他们继续走,效果就像充电似的。

03、身体原因

大人的肌肉和骨骼已经发育成熟,和宝宝的大不相同。幼儿的肌肉比较柔软且收缩力差,在动作的力量、耐力、速度上都比较不足,所以同样的道路,幼儿更容易疲劳,当然体力也是不足。

有时家长牵着孩子走,牵得过高,或者速度过快,只会增加疲劳度,当然走几步就放弃了。他们不是懒,是真的累啊~

这时候如果像想锻炼孩子的毅力,一是要调整速度和牵手的方式,不要拖着孩子走;

二是用好玩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动力,比如“寻宝活动”,在逛街或者旅游前给孩子看一些当地的图片,让他们在走路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发现,会更有趣;

三是用游戏来驱散疲劳,比如,开火车,两宝轮流当火车头;

四是不要过度锻炼。“妈妈宝贝部落”有非常多的妈妈说,孩子说抱咱就抱,不理别人的“锻炼”说,能抱就这几年,以后长大了还不让你抱呢~

孩子会走了反而不愿意走,这是什么“毛病”? 第2张

总之,无论是位置角度、心灵角度还是身体角度,都提醒我们,在日常养育中,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