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8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长假过后,很多人都患上“一上班就犯困”的病。圈儿也不例外圈儿的朋友小青这几天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囧样。不过她却说不是假期综合症的锅,“罪魁祸首”是她的宝贝儿子。怎么回事呢?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小宝最近总是睡到三更半夜,就突然大哭大喊,吓得我们立刻弹起来,但起床去看他又没事了,第二天问他,他完全不记得这回事,如果是做噩梦应该会有点印象吧,也不知道他怎么了,每晚这样被他吓一吓,真的让我好崩溃。”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2张

圈儿掐指一算,小青的宝宝这种情况确实不是做噩梦,而是一种睡觉障碍,名为儿童夜惊症,经常发生在2岁半至6岁的孩子身上,有些甚至会持续到12岁才能摆脱此症状。当他们陷入沉睡时,可能突然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哭得停不下来

出汗、发抖、呼吸急促

睡眠呼吸暂停

神色恐怖,目光呆滞

伴随尖叫的行为不受控,手乱挥脚乱踢

意识不到身边有人,不能回应你

如果你尝试稳住他,他会推开你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3张

虽然大多夜惊症发生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但有时也会持续45分钟之久。经历完一场夜惊后,孩子会马上回到睡觉状态,因为“夜惊”中的他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醒着,而是半睡半醒状态。跟做噩梦不一样,孩子通常都不会记得自己出现“夜惊”这一情况。噩梦让孩子难受,而夜惊症则是让父母难受。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4张

引起症状的成因

“儿童夜惊症”是由什么引起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是孩子发烧,或睡眠质量不好带来的精神压力引起,也可能是某些药物或咖啡因所致,甚至可能跟遗传有关。而根据某些研究所得,“多动腿综合征”和“胃食管返流”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夜惊症,应该及早看医生治疗。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5张

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要点:保持镇定和耐性。相比起孩子来说,夜惊症更像是对父母的考验。

不要试图叫醒孩子。

不要让孩子伤害到自己,如果他们要掉下床,请温柔地制止他们。

如果家长有为孩子请保姆,需要让保姆清楚知道什么是“夜惊症”。如果症状持续很久,那就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了。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6张

保持写睡觉日记

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睡觉习惯,最好为他记录睡觉日记,记录的要点分别有:

孩子睡觉的环境

通常从几点睡到几点

需要什么物品帮助入睡(例如:心爱的玩具,毛毯等)

需要多久入睡

夜晚醒来的频率是多少次

你安慰孩子的方式是怎样的

孩子小睡的时间和长度

在家里的生活形式是否有任何变化,或产生压力的可能性

保持做1-2周的记录,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夜惊症”时,就可以方便医生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给出有效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克服“夜惊症”。

“儿童夜惊症”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呢??? 第7张

睡眠好习惯养成TIPS

虽然“儿童夜惊症”的成因不明,现阶段暂时没有最确切的治疗方法,但是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相信多少能够避免“儿童夜惊症”带来的不良影响。

01让孩子在睡前保持心境平静,养成睡觉意识。家长可以给孩子念故事书,为孩子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给孩子洗一个舒服的澡。家长务必记住,睡前不能跟孩子一起玩耍,以免他精神太兴奋导致睡不着,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

02固定每一晚的睡觉时间,教导孩子学会形成良好的睡觉习惯这一意识。

03允许孩子选一件心爱之物,陪他一起入睡,如小熊公仔,小毛毯,或其他喜欢的玩具。不过一定要确保,这件物品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危险。

04让孩子保留他睡觉时认为舒服的状态。如睡前喝一口水,睡觉时开一盏小灯,房门打开一点点,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习惯,充分照顾他们的需要,以免他们形成逃避睡觉的不良心态。

05不要跟孩子睡在同一张床,否则他们独自一人时无法入睡。三岁前可为孩子单独准备一张小床,与父母同一间房睡;三岁后应该开始分房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06分房后,当孩子抱怨睡不着时,不用每次都进房安抚他,并且回应应该一次比一次的间隔时间要久,即使进入房间也只能稍作停留,要反复提醒孩子是时候睡觉了,不能让他总是撒娇,给孩子一个习惯的过程,渐渐养成独自入睡的习惯。

07最后,就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了。要教导孩子好好睡觉,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辛苦在所难免,但是家长必须理解,这是必要的付出。

如果家长消极应付,那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夜惊症、夜游症等等糟糕的睡眠问题,不仅孩子难受,家长也更不好过。所以呢,为了家庭幸福,酷爸辣妈们加油吧!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