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等宝宝会爬了再来谈运动?太迟了!

等宝宝会爬了再来谈运动?太迟了!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5个月的宝宝大运动的关键在于俯趴,6-15个月,则是练习爬行锻炼的黄金阶段,爸爸妈妈了解掌握好宝宝各个月龄段的运动发展规律,对宝宝后期的身体发育以及运动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等宝宝会爬了再来谈运动?太迟了!

0-5个月的宝宝大运动的关键在于俯趴,6-15个月,则是练习爬行锻炼的黄金阶段,爸爸妈妈了解掌握好宝宝各个月龄段的运动发展规律,对宝宝后期的身体发育以及运动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15个月以后的宝宝则进入到走路的阶段,这时则面临的是宝宝走路易摔跤的难题,这可怎么办呢?那我们就需要详细了解各个月龄宝宝的练习走路,跑步的特征,这样有利于我们正确帮助宝宝更好地练习走路。

18-36 months

18个月大的宝宝:能小跑,但对身体控制能力还不很好。比如:会撞到你的身上才停下来;部分宝宝能往前踢球,但抬腿不高;还会试着搬动大件物。如果宝宝不愿意尝试,说明他还需要手部去平衡身体,如走路时像企鹅一样的姿势,需要加强平衡练习。

21个月大的宝宝:会上楼梯了!但会发现还不会做到左右交替,这是正常的,耐心静待“花开”。宝宝能踮起脚拿东西,这是跳跃的前期练习;这时候喜欢掷球的宝宝,手眼协调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30个月大的宝宝:两岁半孩子能双脚离地跳。多年观察发现,孩子有各种跳的姿势,有些孩子是猴子跳,但有一些宝宝是跳完就直接摔跤了,这是由于宝宝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锻炼而致。

36个月大的宝宝:孩子不再需要牵着大人的手了,可以自己双脚交替地上下楼梯,而且可以自豪地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大运动滞后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和社交的问题,会表现不自信和拘束。

为何孩子走路总摔跤?

鼓励蹒跚学步孩子多走路在走路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宝宝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跨水坑、跳跃、捡树叶和小树枝,沿着栅栏行走等。孩子开始走路,代表着他开始进入直立身体探索的阶段。在此之前,孩子需要大量的准备才足以支持他直立行走。

1.孩子走路容易摔跤,与以下因素有关:

身体的肌肉紧实度和力量不足:从出生开始,宝宝的肌肉紧实度会随着按摩、被动操、俯趴、爬行等运动而逐渐发展,而良好的肌肉紧实度可以使宝宝的颈背力量、上下肢力量和肩膀力量更加充足,为身体的直立做好充分准备。否则,肌肉紧实度不足,则容易造成身姿不佳,如:含胸驼背等,容易累,耐力不足等问题。

平衡力不足:宝宝通过早期的翻身、俯趴、爬行来发展自身的平衡力,使自己在静态或动态时能调整自身的重心保持平稳状态。在宝宝学会走路后,他可以调整在行走过程中身体的稳定。否则容易走不稳,摔跤。

视觉发展不足:宝宝在学会爬行以前,会经历一个手膝着地,身体前后摇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宝宝通过这个前后摇晃动作,慢慢开始练习调整眼睛的焦距,使双眼可以更好地适应在运动时周围景物的变化。而爬行则使眼睛和身体动作紧密配合,让眼睛在运动时调整焦距的技能更加纯熟。有些没有经历过爬行而直接走路的宝宝,由于眼睛未能适应运动中焦距的调整,很容易会因为看不清而摔跤。

2.孩子走路容易摔跤,可以用这些改善方法

更多的爬行时间:爬行是这阶段的宝宝锻炼身体协调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能使宝宝的手脚动作更加协调。通过爬行,也可提高宝宝的肌肉紧实度,使其视觉发展得更好。

下蹲动作和爬梯子练习:这些运动能使腿部肌肉和力量提升,使宝宝行走时更加平稳,力量更加充足。

内耳前庭练习:提高内耳前庭功能有助于宝宝肌肉紧实度的增强、视觉和平衡力的发展、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宝宝内耳前庭发育水平相匹配的摇晃、转圈和倒立也是简单的内耳前庭练习,每天3-5次。但王荣辉老师提醒家长,内耳前庭的练习一定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不当的练习会导致宝宝不适或脑损伤等。

适时增加户外大运动:每天保持上午和下午带宝宝户外运动1-2小时,可以去公园玩,荡秋千、玩翘翘板、打滑梯,沿着小山跑上跑下、滚动、翻筋斗,沿着边缘训练平衡感等。

婴幼儿大运动七字真言

一早:早俯趴

出生后一周内就开始俯趴的宝宝,头颈部发育更好、情绪更平稳、睡眠能力也发展的较快。

两学:学翻身、学爬行

不要觉得翻不翻都一样、爬不爬都一样。翻身对于身体的左右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爬行更是对身体协调、手部发育、视觉发育等都有较大影响。

三不教:不教坐、不教站、不教走

不学并不代表不坐、不站、不走,而是宝宝经过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进入独坐、扶站、行走的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积极的鼓励。

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大运动的评价,如“我家的宝宝很懒的,都不爱动。”孩子不爱动,或孩子运动发展滞后,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到足够的支持和锻炼。孩子的每一步都和下个目标紧扣相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懒哦,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然后按规律办事,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