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宝宝发热十大误区,看看你犯过几个?

宝宝发热十大误区,看看你犯过几个?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发热是所有宝宝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近期入夏,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肆虐中最常见的症状。之前我也发过好几期关于发热系列科普,但仍有不少父母遇到孩子发热,还是焦虑不安。

宝宝发热十大误区,看看你犯过几个?

发热是所有宝宝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近期入夏,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肆虐中最常见的症状。之前我也发过好几期关于发热系列科普,但仍有不少父母遇到孩子发热,还是焦虑不安。孩子发热,永远是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众多流言和传说的集中地……

以下都是宝宝发热十大误区,看看你犯过几个?每段后面都有既往科普链接,请点击阅读。

一、发热是一种疾病

发热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一个症状,是人体感染病菌后到痊愈的一个过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应。发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增快,免疫系统开始活跃工作,清除病菌,可以促使炎症消退)。用药后使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病好了。

二、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任何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但绝大多数时候,发烧时体温计上刻度的高低与病情绝对不是成正比的,相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和其他严重不适,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重要意义!

三、发热会烧坏脑子

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C,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事实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热或某些颅内感染引发的高热,如脑炎,低热也会“烧坏脑子”!除外以上情况,大多数时候,不用担心发热会影响宝宝的大脑!相反,适度发热,利于疾病恢复!导致脑子烧坏的问题是脑炎本身,而不是发烧。体温超过41°C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或者捂热!

四、孩子发热睡着了,要叫醒他吃退烧药

全世界儿科学会最新的发热指南明确指出:让发热的儿童“舒服”,是处理儿童发热的目标!退热的目的是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而不是使宝宝的体温达标。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舒适度和其他严重症状。只要孩子睡着了,觉得舒服,自然就不需要叫醒吃退烧药,更不要强行擦来擦去,引起不适!

五、高热不退就得打吊瓶

输液主要用于严重细菌感染、不能进食、中重度脱水、抢救等情况,不是针对退烧,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医院门诊,尤其是儿科门诊已取消静脉输液。静脉输注抗生素或者补液也不会比吃退烧药退烧更快。需要退烧时应首选口服退烧药。有时候退热快不一定是好事,发热必定会卷土重来,感染引起的发热是一个疾病过程,耐心等待和观察非常重要,也要明白退热的目的并不是使体温达标!

六、所谓“中成药”能当退烧药使用

任何中成药都是靠辨证施治的,目前没有哪种中药被证实能够确切退烧,包括藿香正气水覆肚脐,因为发烧本来就是很多自愈性疾病的症状,不一定是中成药的作用。在孩子出现高热,伴有明显不适时,应首先口服退热药处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七、吃了退烧药,体温一定要马上降到正常

儿童退烧药,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成分,全世界都是如此,无论国产还是进口!口服起效一般需要一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C,一般不是降到正常,退烧药持续的时间为4-6小时,药效过了体温肯定会再度上升。吃退烧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

八、物理降温和退热贴可以退烧

物理降温已经不再推荐首选:任何形式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拭、冰敷、温水浴,退热贴等,除非孩子有退烧药过敏、不耐受、严重呕吐无法服药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物理降温,但效果有限!

酒精擦浴容易导致儿童酒精中毒甚至死亡,已经禁止使用!

让发热宝宝舒服是最佳应对方式!不要刻意增加衣被或者捂汗!因为这会出现无法散热导致超高热或者抽搐!

九、孩子一旦出现发热,一定要退烧

发烧是人体对感染一个防御机制,对疾病的恢复有好处。对绝大部分健康的孩子来说,在引起孩子明显不舒服之前,并不需要给孩子过于积极降温。除非出现高热,伴有明显不适时。

十、孩子发热反复,来回奔波于各医院,反复就诊

这是明显中国式的家长风格,我们需要知道,发热只是一个疾病症状,是人体在疾病时期的一个免疫反应过程。就拿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来说,病程需要3-5天,甚至一周。而且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是自愈性的,需要一个疾病过程。在孩子生病期间,我们更需要观察的是孩子的精神反应、舒适度和其他严重症状。而不是被体温计上的刻度绑架了!(当然,当孩子在体温非常高时,为了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和缓解家长紧张的情绪,及时服用退热药还是有必要的)。

其实只要认真读一下既往推送的发热系列科普,多关注孩子精神反应,和其他严重不适,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发热时按照“只要孩子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的处理原则,就很容易避开这些误区,摒弃谣言,相信科学。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