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家庭的责任,怎样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天赋!

家庭的责任,怎样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天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庭是孩子教育第一所学校,每对父母应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特长制定合理化的教育方式。《摔跤吧,爸爸》以成人的角度,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人性本恶的社会现象,从而达到对孩子实行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教育目的。

《摔跤吧,爸爸》一部充满矛盾的电影。童话故事的目的是解决孩子内心的矛盾,人性本恶,童话故事里罪恶和正义之间的较量,也是孩子内心欲望和道德约束之间的斗争,所以女巫必须死,是为了让孩子的善良战胜邪恶,到达心理上的平静;

而好的电影是大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大人们内心的矛盾或者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所以一部好的电影是激发人们探索并思考社会问题的窗口,这部《摔跤吧,爸爸》就是这么一部让我们思考家庭与社会教育矛盾的好电影!所以我会从电影中反映出的矛盾入手,看看电影是如何给我们思考或答案的?

父亲梦想和女儿快乐的矛盾

我们的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梦想容器,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句话非常正确但并非真理,因为只有当家庭和社会能够支持孩子选择的时候确实需要听从孩子们内心的意愿;但当整个社会都在打压梦想的时候,父母的专制往往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这部电影的剧情在印度那个大时代环境中没任何问题,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贫困阶层的人格外需要父母的这种强迫才能跨越层次。

因此这部电影表面上是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压给两个女儿,但现实是这位父亲帮女儿们做了做好的选择。而且父亲并没有直接这么做,而是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天赋并且未来可以达到很大的成就,才决定如此“无情”;影片的时代背景中,女生从小就要做家务,14岁就要嫁人,没什么社会地位。只有做最不可能的事才能突破社会束缚,这需要克服太多的冷嘲热讽,没有这种“偏执狂精神”是无法顶得住那么多的社会压力的!

家庭的责任,怎样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天赋!

家庭教育和国家教育的矛盾

影片中的“专业教练”其实是整个国家教育的代表,他不断对运动员强调忘记她们所学的所有动作,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然而他自己却没有忘记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忽略了经验的时效性和局限性!就好比现在的应试教育一样,只用过去有效的办法和统一的标准来把天才培养人庸才!

家庭教育其实提供的是个性化,符合天赋的教育,就像电影中的父亲对教练说的那样“我女儿的天赋是进攻,你却拼命让她学习防守,这和让老虎爬树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我们父母改为孩子做的, 我们要弥补社会教育的空白而不是同步。学校和辅导机构就像电影里的“专业教练”一样,再知名也只是提供统一化的教育,只有家庭才最了解孩子。

过时家庭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矛盾

有部影片曾讲述了父亲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搬家去山里,从小到大自己培养孩子,最后却发现培养的孩子与社会格格不入。所以这部电影我也担心,父亲培养摔跤的知识与国家现代的“摔跤方法”相比显得过时落伍。但从影片的结局看父亲的发挥天赋的“过时教育”胜出了,但导演安排的处理过程却值得我们学习:我一直以为男主会忍不住和教练打一架,证明自己比这个教练牛逼更适合教自己的孩子。

但影片的处理方式确是让两者共存,利用早起和休息时间按照父亲的辅导方法学习,平时按照统一方式训练。这给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我们更多的借鉴,没必要逃避它而是学会与之共存——放假时间带孩子学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影片中妹妹对姐姐说的那句“别忘了你是怎么到这里的,爸爸的方法能让我们获得全国冠军也能让我们赢取世界冠军”,颇有点不忘初心的味道。

但这句话针对的事件依然是摔跤这一件事情,“万变不离其宗”,父亲教给女儿们不是过去自己成功的经验,而是优秀的基础和符合自身天赋的锻炼,这些是大厦的地基。

另外在培养孩子的手段上,父亲一直努力给孩子找最合适的对手,当可以打败男孩后就带她参加镇上的比赛,之后一次次提高最后到国家级别的比赛,这也符合1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拉伸区”的训练。

过去和现在的矛盾

在半决赛女儿面对进攻力非常强的对手,此时父亲的策略更让我惊讶:之前所有的比赛父亲都提倡女儿的"进攻"天赋,而当面对进攻天赋比自己女儿更有天赋的选手时候,父亲明白这时候拼天赋女儿不可能胜出,于是采取防守等待对方出现漏洞时候再进攻。这时候出现的国家教练强调的"进攻"则放大了学院派和实践派的差距,前者依托于以前的成功经验而忽略眼前现实,而后者则会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比赛不同对待!

学习的枯燥和生活的快乐矛盾

为什么是这个"无能"的表哥做旁白,他的声音贯穿整个影片。个人理解是电影一直强调客观真实(毕竟根据真人真事改变),而与他们在一起的"第三者"确实存在"旁观者清"的优势;而且他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不单单是给男主女儿们提供强力的对手,更多的是陪她们挺过这段痛苦的训练时光。一方面基于电影票房的需要,现在不管什么电影都需要幽默,一部励志温情的电影也只有这个"无能"的表哥最适合搞幽默了;

第二是他实际上是两个表妹度过艰苦学习阶段的快乐源泉,没有他的加入,在她们没有通过参加同学婚礼听到新娘的心声产生内驱力之前,女儿们几乎很难坚持过这段魔鬼岁月!现在的教育都提倡"劳逸结合",很多家长理解的"逸"是出去旅游,玩游戏等,实际上一个简单的细节都能让学习充满快乐:语文书上戴墨镜的李白,数学本上的恶搞表情都是一种快乐的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个性化的的要求,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让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战胜对手和战胜自我之间的矛盾

导演在大女儿夺得世界冠军的过程中设置的对手也很巧妙,欧丽莎、娜欧蜜和安洁莉娜分别代表着过去荒废时间的自己、最厉害的对手和内心的恐惧以及社会传统的牢笼,所以当她最终获取世界冠军的时候,也把所有的束缚打破了。最后,导演特意安排父亲被困在房间里的剧情,就是想告诉观众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曾经女儿一直需要父亲的激励才能激发最大能力,但在最后她战胜了自己的这种依赖——父亲从一个客观存在升华为一种精神寄托,是孩子彻底独立的标志!

撇去蕴含的教育意义,这部电影单纯感情表现上就很出色,感情点到却不会戳破,有泪点但不会让你太伤感。当女儿第一轮总是失败最终被迫降体重的时候她打电话给父亲,电话里只有知道错误渴求父亲原谅的天真女儿,导演特意安排这个场景只有女儿的哭泣哽咽声,非常的真实,反观国内的鲜肉电影。。。演技不够,卖脸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