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

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8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就跟父母越陌生?有人说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接下来看看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龙应台在《目送》里这样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世间所有的感情都是聚合之爱,唯有父女母子的亲情是为了分离。这种分离之爱不代表父母不关心不疼爱孩子,相反,是一种更为广博深厚的爱。

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终究要走出自己的“小家”,步入社会、融入群体,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大家”中生存。父母可以给你生命,给你长大成人的养料,支持你的决定、助你顺利完成每一次跨越。可是,从人生长河的距离来看,父母不能一直陪着你,替你打理后勤、管理你的生活、帮助你的事业,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爱会让你有足够独立的勇气和信心,也会让你具备独立应有的条件,但这份爱伴随的却是父母对孩子的逐渐放手。

我身边就有个实例,她是一位在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里亲人们眼中的乖孩子,她的一切都有家人帮她撑腰、替她善后,这看似很幸运,但后来却发现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幸。她进入大学开始谈恋爱,每次跟男友闹矛盾冷战,都需要妈妈从中进行调解。最后,男生抛出的一句话,让她彻底醒悟:我到底是在跟你谈恋爱,还是跟你妈谈恋爱?!后来,她走出不是那么合适的恋爱,一心扑在学习上,妈妈爸爸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发三四条短信询问冷暖,每周都快递零食和生活用品让她衣食无忧,甚至还托熟人帮她介绍实习机会,可能你会说这多好啊!可是,一天她周围的人对她说:我们都在读研究生了,感觉什么都可以自己来解决,可是你真的很不一样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竟还能走到现在!一番冷言冷语泼在她的脸上,她懵了,但是也醒了。如果不能独立,自己就不算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也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扎实。

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

二、独立的个体更需要独立的意识与能力

孩子长大了,成为了独立的个体,早些进入社会去感受自己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碰撞与合作,对其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然而,独立的状态可以拥有,但是独立的意识如若没有很好地建立,也就无从而谈足够独立的能力。

独立意识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而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无声影响则是最为重要的渠道。前几天,一位前新东方教授出国留学的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他学生的例子,让我感触很深。今年,他的暑期雅思班上来了一位从外地独自过来的四年级小学生,他一个人坐着火车来到上海,独自住宿、洗衣、吃饭、照顾自己。当初咨询的老师说要帮他订饭,孩子的妈妈却说不用,都让他自己来,他可以的。然后一一告诉孩子怎么住宿,怎么在酒店洗衣服,等等。

父母没有不牵挂自己孩子的,可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后面的路还很长,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无言的情感凝聚着深沉的爱

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突然间的放手一定会让孩子措手不及,情感上受到冲击,觉得父母亲跟自己愈发疏远冷淡,他们一定是不爱自己了。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尽早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然后在能力达到时勇敢放手。要让孩子在社会独自闯荡时,虽然没有我们的陪伴,却能明白这是父母对自己最深的爱。而不是让父母的爱被误解成不爱,让心中的热切被误解成冷漠。

所以,在排除极端特殊的前提下,请不要将父母对逐渐长大、慢慢走入社会的孩子慢慢放手理解为他们对儿女的疏远冷淡,因为那是他们心底里对孩子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