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庙会】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月三庙会的传说

三月三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作为江都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目。这一日,龙王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街中,诸种土产杂陈其间。具有独特的汉族传统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根据汉族民间据说,此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庙(当时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一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以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化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此说,似更可信些。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人,也有乘车赶来的,那场面煞是壮观。

【三月三庙会】

扬州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从正月起,外地商贾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水鲜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其时,南京的、苏州的、上海的、扬州的、江都本县的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十几条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真是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前后延续三天。

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入口的粮油、糕点、水果、土产;穿着的裙衫、衣裤;农用的,抽水机,拖拉机、化肥、农药;家用的,家具、炊具、电器、化妆品……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门货,样样能买到。

入夜,节日的江都镇别是一番风景。所有的文化场所灯彩通明,锣鼓喧天,茶座、剧场、舞场、溜冰场、游乐场、公园到处是;扬剧、淮剧、黄梅戏,有名的剧团、红的角儿纷纷登台,联袂演出。

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系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说每次庙会都使江都人开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结交了朋友,都使江都这个千年古镇名声远播。

【三月三庙会】 第2张

顺安三月三庙会

顺安三月三庙会是融民间艺术、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是安徽铜陵顺安镇集市贸易的会期,俗称“三月三”庙会。商贩、农夫、艺人和市民等会聚集在集市进行交易,同时也会进行大量娱乐活动。

会期内,整个顺安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商贾小贩,农女工匠、市民艺人比肩接踵,项背相望。近有本地乡民,远有江浙、两湖乃至两广的行商,日市夜贸,及经关月不息。过去顺安年年有会,五年一大会,十年一盛会。盛会时,镇东边的岳家山和西边的菜籽滩都要搭台唱目莲戏,一演就是四日四夜或七日七夜,即所谓“四夜红”、“七日红”。

【三月三庙会】 第3张

徐州三月三彭祖庙会

三月三彭祖庙会,从初一到初三共三天,三月三为正会。三天头、大戏就有好几班安在这里开唱,周边的群众特别是商贩早已占摊摆点,广场上五面大旗高高飘扬。各种民间表演杂耍精彩引人,斗鸡、耍猴、驯兽、杂技、歌舞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各种民问小吃,特别是彭祖小吃、摊店,一个挨一个,应有尽有,井然有序。同时也吸引许多中外游客和彭祖后裔烧香祀拜彭祖,寻根。一些亲朋好友,文化人士也云集这里,看大戏、拍资料,品小吃等等。前来赶会的人波及到苏、鲁、豫、皖接壤地区。

彭祖庙始建于何时,也是众说纷纭。彭祖庙会始于宋代直到明、清繁华依旧,再加上前来彭祖庙烧香祀拜的人很多,庙会一直兴盛。“文革”间,由于破“四旧”,后又因煤矿塌陷,原老庙没有幸存,从此庙会也中断。1993年徐州市政府刘瑞因副市长亲自抓,并斥资把老庙址迁至南500米处重建彭祖庙,当年三月三彭祖庙会又重新恢复,一直至今。

【三月三庙会】 第4张

深圳西乡三月三北帝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北帝的诞辰日。深圳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三七年),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已成为西乡的本土文化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月三”北帝庙会已于2014年2月被列入深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麒麟、飘色、捕鱼舞、养虾乐舞……16日,西乡“三月三”庙会上演了一出民俗“大巡游”,精彩的民俗表演再现了过去渔民生活状态,也表达了祈福祝愿。“三月三”庙会除了举行当天的北帝公出位仪式、大巡游外,还有“千岁盆菜宴”、地方特色戏表演、木偶剧表演等。庙会活动将持续到24日。

北帝古庙的香火一直非常旺盛。每年这时候,当地居民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和庆典,上演歌舞、飘色巡游、舞龙、舞凤、醒狮、麒麟跳桩、千岁盆菜宴等民俗活动,还要连续几天上演木偶剧和粤剧,庆贺北帝诞辰,祈求天下安定、五谷丰登、百姓安泰、盛世太平。

活动时间从二月二十八日开始,逢大月份从二十九日开始,是“北帝爷”出位的日子,请他巡游看戏保佑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到三月初二请他返位庙会连续九天,至三月六日方止。

【三月三庙会】 第5张

北京蟠桃宫三月三庙会

蟠桃宫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曾有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匠地飏。”

农历三月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尽管位于东便门的蟠桃宫早已消失,但在很多50多岁的老北京人记忆里,蟠桃宫庙会规模盛大。旧时北京求子“拴娃娃”者众多,人们手腕缠红绳,到蟠桃宫东配殿,献上香资后拴住一个殿前摆放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子结缘,以求来年添子女。

【三月三庙会】 第6张

十堰武当山三月三庙会

据记载,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

史料记载,从宋代开始,武当山道教都要在这天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

“三月三”庙会是融道家文化、武当武术、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参与性较强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庙会期间武当道教都要举行斋醮大法会、拜龙头香、信物开光、撞吉祥钟等独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动。

武当山 “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集“登山、踏青、旅游、观民俗”四位一体的全新庙会让游人眼前一亮,将给游客展现武当山丰富的道教文化,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武当道教 “道法自然”、“天人合人”的意境,游人可以登山望水、临水赏峰,真正感受“天然氧吧”的大自然的清新。给前来武当山观光的游客和香客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三月三庙会】 第7张

上海龙华庙会

上海龙华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龙华因庙兴市,因市兴镇。龙华庙会的发生期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明代开始,庙会由礼佛的单一庙会发展为集礼佛、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庙会。这是庙会的发展期。清代,庙会正日的时间由三月初三向后推至三月十五,与赏桃花的习俗结合起来,扩大了庙会的规模和影响,也扩展了庙会的娱乐内容。庙会进入全盛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庙会发生了第二次转型,由乡村庙会向都市庙会转化,这是它的转型期。解放以后,政府参与组织龙华庙会,庙会结束自发状态,进入新兴阶段。

龙华寺相传为弥勒菩萨的道场,因此,每逢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的涅盘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做众姓水陆道场。纪念法会期间,佛教徒云集,庙会遂兴。庙会期间,有独特的烧头香、放生、上贡等习俗。

商贸习俗是庙会期间的重要内容。这首先是与长三角地区重商传统和商业发达相关。其次,也与庙会的时间相关。庙会举行在清明前后,而此时正是传统农业的春播时间,需要大量的农具、种子等春播相关物品。庙会饮食是商贸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庙会饮食首先从为广大香客和游客提供饮食发展而来的,同时它也与当地的食俗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庙会饮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龙华羊肉、龙华五香豆、龙华豆腐干、龙华素斋。

娱乐习俗是龙华庙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娱乐习俗大都是从中国汉族传统习俗或当地传统习俗演化发展而来的,且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娱乐习俗包括:踏青赏桃花,观皮影戏和花鼓戏,舞龙舞狮和荡湖船表演。

在庙会的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众多的传说故事、诗词、谚语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既说明了庙会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了庙会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的辐射能力。

【三月三庙会】 第8张

济南千佛山庙会

千佛山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于一体的汉族民俗活动,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为最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济南的重阳节庙会(实际上是并没有庙,姑妄随俗称之)是在南圩子门外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到山水沟。 每年,进入夏历九月不久,就有从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来的艺人会聚此地,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各圈地搭席棚围起来,留一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规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总数至少有几十座。在夜里有“夜深千帐 庙会上的柿子灯”的气派,方圆几十里,颇有点动人的气势。再加上临时赶来的,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千佛山庙会期间,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诚的信佛者去兴国禅寺晋香礼佛,更有的偕妻携儿全家出动。沿途卖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更使人流连忘返。逛千佛山庙会,成了济南人迎春踏春的一大乐事之一。

【三月三庙会】 第9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