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成长中经历过或大或小的伤害,而当我们遭受委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欺负我们的人,而是父母的态度——他们可以一句话就让一切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也可以用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把伤痕深深刻在我们心上。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成长中经历过或大或小的伤害,而当我们遭受委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欺负我们的人,而是父母的态度——他们可以一句话就让一切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也可以用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把伤痕深深刻在我们心上。

当年受伤的孩子,如今已为人父母,我们也终于明白,成长总会伴随伤害,而身为父母,我们无法代替孩子去经历一切。

当孩子受委屈,如何帮助他们把伤害内化成强大的自我担当,是我们要努力寻找的答案。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去幼儿园接孩子,常有妈妈抱着孩子追问:“宝贝,你脸怎么红了啊,快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宝贝,你手怎么了?是不是谁抓你了?快告诉妈妈……”几乎所有父母都看不得孩子受欺负,当孩子受到伤害,没有谁比妈妈更心疼。

Y是我的好友,她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Y的儿子小锐刚入园时,Y每天下午接他,都会仔细查看他的小脸小手,一点点异样都能引发她的被迫妄想症。看着孩子脑门上的红印或手背上的抓痕,Y会像很多妈妈一样,焦虑无比,只顾追着孩子问:“跟谁一起玩弄成这样的?现在还疼不疼?”

直到有一天,她接孩子放学时,老师告诉她,小锐和一个小朋友因为玩具分配起了冲突,互推了对方,小朋友额头撞了个包,小锐的胳膊肘蹭破了皮。

老师把事情始末讲得很清楚,Y当时没觉得多心疼,还有些歉意。但当老师蹲下来让小锐给妈妈看他的胳膊时,小锐的反应出人意料——他使劲往老师身后躲,说什么也不肯给妈妈看他的胳膊,目光惊慌不安。

Y懵了:为什么小锐这么害怕妈妈知道他受伤?

晚上亲子共读时间,Y轻声问:“锐锐,你的胳膊还疼吗?”

“不疼了。”小锐答道。

“今天下午,为什么不让妈妈看你的胳膊?”

“妈妈看到我弄破胳膊,该生气了。”

Y讲到这里时,有点儿哽咽:“孩子的声音很小,却像一把锤子重重打在我心上。难道平日自己的担忧、心疼、着急,在孩子眼里就是‘生气’吗?”

她仔细回忆陪伴小锐的点点滴滴——当他跑得太快而摔倒时,她焦急地说:“都告诉过你要跑慢一些,怎么就不听呢?”当他吃错东西喊肚子痛时,她心疼地强调:“妈妈告诉过你冰激凌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就会肚子疼……”

面对孩子的不舒服,当妈的恨不能替孩子遭罪;明明是关切与心疼,说出口却变成了责备和教训。那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压力。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第2张

孩子自己弄伤自己,我们都带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当看到孩子受人欺负,我们的气愤在孩子眼里该有多可怕?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第3张

Y的经历,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心疼当成了帮助。

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受到不公平对待,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这样让我很心疼,该怎么办?

第二,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该怎么引导他们看待这件事,以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过得更好?

第一件,是消化掉我们自己的情绪;第二件才是核心,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这两个问题弄混淆——自己还带着情绪,就想去帮助孩子。结果孩子直接被妈妈的情绪吓到,本能地向妈妈隐瞒实情,只盼不要让妈妈“那么吓人”。所以,当我们想帮助孩子,首先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

几乎所有人都在成长中有过“受伤”的经历——被训诫、被处罚、被言语侮辱或身体冲撞。看到自己的孩子遭遇类似的情景,我们深埋于心的受伤情结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导致我们对孩子所承受的疼痛反应过度。

一位远房亲戚就是这样。她上小学时,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把妈妈叫到学校,她再三申辩说不是自己先动的手,却被老师严厉斥责。回到家,妈妈也不听她解释,狠狠责罚了她。

“爱之深,责之切”,是我们这些大人的逻辑,可到了孩子那里,感受到的就只有训斥而已。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第4张

那件事成为她心里过不去的坎儿,此后碰见什么事都不再告诉妈妈。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每当老师跟她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她都无法冷静对待,不由自主觉得老师带着情感倾向,老说自己家孩子的不是,往往会言辞激烈,把老师都得罪光了。

而现实中,大部分孩子被训斥的次数多了,会默认自己的软弱,养成逆来顺受的“包子性格”。甚至因为担心妈妈生气,受了欺负不敢再告诉妈妈。不知有多少孩子都是因此对父母隐瞒自己受到的伤害,直到造成严重后果,令父母追悔莫及。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第5张

小F妈妈这两天特别郁闷,因为小F在幼儿园又被人把脸抓破了。

事件发生要追溯到一年前。那时小F刚上幼儿园小班,连着几天都被班上一个小男孩抓破,疤痕现在还没完全褪去。当时,小F妈妈和对方家长见了面,对方也道了歉。

可春节过后没多久,小F又连续被那个小男孩抓过几次。

小F妈妈坐不住了,去跟对方家长交涉。对方妈妈说话也开始夹枪带棒,带着点“你怎么就不想想为什么总是你家孩子被人抓”的意思。

小F妈妈难过地说:“小F性格温和,没什么攻击性,自己也一直都说打人不对。后来接二连三发生这样的事,我特别恼火,就告诉小F,虽然咱们不能主动打人,但别人打了咱们,必须要打回去,可效果并不明显。再说他,就开始哭,看得我又气又急。”

但事实可能是——就算有再多再好的方法,当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几乎都会碰到被推、被抢、被“欺负”。而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这些不公平待遇跟那些友善的帮助和鼓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料。

孩子被欺负,妈妈千万别这么做! 第6张

人们普遍觉得安静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受欺负,就像“性格温和,没什么攻击性”的小F老被人抓一样。但乖孩子肯定不等于好欺负,下面7个方法能帮到他们——

① 尊重孩子的本能反应

当孩子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无论他是哭泣、害怕、退缩,还是淡定、漠然、无所谓,一定尊重他出于天性所采取的应激反应。对于小F这种性格温和的孩子,简单粗暴的“打回去”只会让他们更有压力。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教他向对方大声说“不”。

② 教会孩子说“不”

小到幼儿园的打打闹闹,大到校园霸凌事件,大声说“不”都具有震慑作用,因为那意味着“我不打人,但我有比打人者更强大的气场”。一个敢于说“不”的孩子,背后通常都站着内心强大的父母。孩子只有先从亲人那里感受到肯定和鼓励,对自己充满信心,才会有说“不”的勇气。

③ 多带孩子接触同伴

孩子从2岁左右起,就需要和同伴互动。用心的妈妈,一定会从宝宝小时候,尽可能为宝宝创造接触小朋友的机会。互动能力强的宝宝,在集体中被欺负的概率会大大减少,也更善于在一次次互动体验中提高应对能力。

④ 带孩子锻炼身体

通常来说,体质偏弱的孩子遇事容易“退缩”,也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具有强健体魄的孩子,在社交中具备天然优势。除了锻炼身体,平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让孩子扮演英雄人物,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⑤ 帮孩子交一两个好朋友

有朋友的孩子,比较有底气。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情商,帮孩子从同班小朋友中找一两个“铁哥们儿”。

⑥ 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很多父母不愿孩子受欺负,常主动替孩子“伸张正义”。这种“直接插手”的态度,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同时催生孩子的自卑情绪。孩子之间的普通打闹,我们可以适当给予建议,把自行处理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培养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如果事态突破正常界限,在安慰孩子的同时,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假如孩子请求帮助,一定毫无保留伸出援手。但要注意以自我保护为主,任何时候,和别人家孩子直接有肢体接触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很可能引发更大的战争。

⑦ 请一定要相信孩子

我们总以为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我们可以试着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既不过分强调自己孩子的“软弱”,也不去强调别人家孩子的“恶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容纳和消化那些让他们感到不愉快的事。很多时候,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胜过一万次着急、心痛和训诫。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