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个妈妈分享说,在《小兔子情绪绘本》之《伤心(sad)》里面,有一个画面是小兔子和妈妈在参加葬礼,她对孩子说,小兔子的奶奶走了,小兔子很伤心。孩子指着墓碑上的照片,说,小兔子的奶奶在这里。她说,那是奶奶的照片,奶奶不在了。孩子说,奶奶在下面,奶奶下楼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孩子式的死亡理解,他们小小的脑瓜还没有办法理解“走了”、“死了”、“再也不回来了”,知道妈妈上班去了晚上就会回来,是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他知道有一种可能性,妈妈出门了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他们会生活在怎样的恐慌里呢?

但死亡是不可控的,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死亡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来得猝不及防。@漫慢来 家的叮当就经历了好朋友的意外车祸,学校和家长的一系列处理都很值得借鉴,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面对死亡的时候孩子在想些什么?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家长怎么把握话题的度?这些,我们都可以早些准备好。

1

四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在下午3点去接叮当放学。已经过了平时放学的时间,但孩子们还没出来,但大家都在等,我也不着急。

大约比平时晚了30分钟,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出来了,远远的我看见了叮当,跟平时一样,蹦蹦跳跳的,像个欢快的小豆子。叮当跟着送学生上车的老师出来,我跟老师打着招呼的同时,叮当跳上车,老师从窗户递给我一张纸说班上同学的,我随手把纸放在了车座椅上跟老师寒暄道别。

车刚开动叮当就迫不急待的发声:“妈妈,星期天SAMUEL出车祸了”。

我顾着开车,只是应付的说,“哦,是吗,那严重吗?”

叮当说,“老师说了,厉害的话就会去见上帝......”

我听了心说这老太太不和善真是到了极点,怎么这么说话。但我嘴里说,“哦,那SAMUEL应该吓一跳,没受伤吧?”

叮当没听我说什么,自顾自的说,“妈妈,车上还有SAMUEL的哥哥,他哥哥在一年级,老师说,他们变成天使了,他们去见上帝了......”

SAMUEL是叮当的同学,4岁多,班里最小的一个男孩子,经常会送叮当一些小纸片,小石头,小蜡笔之类的小东西。叮当一路都喋喋不休的说着,她完全没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死了就跟上帝在一起了;还说老师说今后再也见不到SAMUEL了,还说周五俩人还约好了周一一起玩积木,但他今天没来;还说SAMUEL跟班里一个孩子本来是好朋友,但老师说了,以后那个孩子只能自己玩儿了......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2

到家停好车,我拿起刚才老师递给我的那张纸,果然,上面通报了SAMUEL出车祸的事件,同时,也给家长一些建议如果面对孩子的问题。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2张

翻译如下:

尽管你可能不知道具体说什么,但你的孩子认识死亡的最佳途径还是通过父母。鉴于死亡事件连成年人都会难于应对,所以想像一下你的孩子只会需要的更多支持。最好的方式是家长与孩子开放的、诚实的讨论死亡,会远比让孩子独自去理解这件事要好。

当你与孩子谈论死亡时这里有一些建议:

Δ准备谈话,并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

Δ与孩子分享需要了解的大概信息,避免谈论太多的细节。

Δ鼓励孩子跟你分享孩子的感受、想法以及对死亡的了解。

Δ认真聆听你的孩子,并回答孩子关于精神层面的问题。

Δ可以回答:“我不知道,或者我不完全懂得”,但父母可以一直讨论,直到孩子的感觉变好。

Δ帮助你的孩子理解死亡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

Δ向孩子肯定家长会陪孩子面对悲伤情绪,并共渡难关。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3张

3

想到一个才4岁的孩子,想到那个鲜活的生命,想到他周五还在学校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我开始流泪,叮当这才注意到妈妈哭了。她问我“为什么哭了”,我说“妈妈难受,因为SAMUEL的妈妈会非常伤心”,叮当看了看我,像往常一样,洗手换衣服去了,没说什么。

没一会儿孩子爹回来了,叮当一看爸爸回来了,话匣子再次打开,只是这次,她不光跟爸爸说SAMUEL发生了什么,还开始把自己所有的疑问问爸爸,好像她心里有一个标准,什么问题该跟爸爸讨论,什么问题需要问妈妈。

(叮当)问:为什么死了就跟上帝在一起了?

(爸爸)答:也许他相信上帝;

问:死了怎么信上帝?

答:可能他原来信上帝吧;

问:那是所有人死了以后都会跟上帝在一起吗?

答:不知道,信上帝的人可能就会跟上帝在一起,但不信上帝的也许有其他的方式;

问:那SAMUEL在天上还能看见我吗?

答:不知道,也许可以吧;

问:那你觉得呢?

答:我觉得人死了就没有了,消失了;

问:消失是去哪儿了?

答:不知道,可能去一个咱们不知道的地方;

问:那人老了死了也会上天吗?

答:也许吧。

问:那人老了在天上也能看到我们吗?

答:也许吧;

叮当说:爸爸他们肯定是在路上被撞的。

爸爸问:为什么?

叮当说:因为在车里都有安全座椅,怎么会碰到SAMUEL,碰不到的,所以肯定他们站在外面了。

爸爸说:车祸有时候也会伤害到车里的人。

小孩子内心很微妙,跟爸爸聊完,叮当很自然的坐在桌子前说要给SAMUEL写信。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4张

(SAMUEL,我希望你生活在这个社区。)

4

刚出事那几天,叮当听老师说SAMUEL发生车祸事件在电视里播了,所以一直想回家让我找视频给她,我趁孩子没在家的时候找到了,看了看,视频都是事故现场破碎的一些零件,还有目击证人的一些采访。其实视频内容没什么,但我还是犹豫之后,没给孩子看,因为我不想让这件事在孩子脑海里持续太长时间。

过了几天,去送叮当,发现学校在一进门处摆放了两兄弟的照片,所有经过的人都能看见。

又过了几天,老师组织班里的孩子们给出事的妈妈做了很大的一个慰问板,班里所有的孩子们都印了手印写了名字,叮当回来又要再做一次,叮当边画边念叨:“老师说,SAMUEL应该也喜欢印手印,但他已经是天使了。”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5张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6张

大约过了一个月,SAMUEL的妈妈跟姐姐陆续康复出院,学校给两个失去的孩子办了一场告别会,听叮当说,SAMUEL的妈妈、姐姐都来了,他们家人都穿了印有失去的孩子照片的T恤,全校同学都去参加了活动,班里每个人都领了一个印着SAMUEL照片的泡泡水瓶。

叮当放学回来很开心的说:“妈妈,以后我想SAMUEL我就可以看SAMUEL的照片了。”我问叮当SAMUEL的妈妈怎么样?叮当说,“挺好的,她妈妈一直搂着一个姐姐,还笑了。”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件事对于叮当来说她更多的是好奇,好奇这件事本身,难过很少,唯一难过的一点是周五约好了跟SAMUEL一起搭积木,但他没来,而且以后也不来了,以后也见不到他了,就是说这个的时候有些遗憾,连难过都算不上。而且也许因为老师信基督教,所以对孩子们说SAMUEL是去见上帝了,变成了天使,这样说也许相对温和一些,对孩子内心的冲击相对小些,所以孩子在那个当下对死亡没有过多的纠结。

5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5个月了,但叮当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SAMUEL,反而经常会提起他,这出乎我意料之外。

有一次出门遇见一起车祸,堵车严重,我们开过去后,叮当就一直问能不能离近点看,我心里很反感,我觉得她就是想看热闹,我就说,“那有什么好看的?”

孩子也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叮当才慢慢的说,“妈妈,我还是想去看看那个车祸,SAMUEL就是发生了车祸的,我想看看那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一次,叮当看着天上的云问我,“妈妈,SAMUEL会不会看见咱们”?我说,“不知道,你怎么又想起SAMUEL了”?她说,“是,我想SAMUEL跟我一起玩,玩完了再回去当天使。”

叮当经常会问关于天使的问题,对天使的一切好奇,画关于天使的画。我不确定叮当一直不时的记起此事,到底是因为老师说SAMUEL变成了天使让叮当觉得很特殊?还是单纯的想念自己的朋友。

在我看来,如果在生活里孩子接触了死亡事件,大人不要太过惊慌。因为孩子内心还是相对简单,没成人内心这么复杂。

我认为关于死亡的话题,大人回答的时候尽量客观阐述就够了,感情的部分没必要去跟孩子说太多,感受是成人自己的,即便说了,孩子接受到的可能也是变味的,即使孩子因为“死亡事件”的哭,其实也跟大人理解的哭不是一回事,大人没必要在事件发生时先自行陷入焦虑,影响孩子。

但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也许不会随着事件远去而淡忘,随着孩子的成长,对知识的渴求与好奇,死亡的话题仍会时常谈论。

在这个事件里,无论是学校的应急处理程序,还是事后的纪念、悼念方式,都与我们传统观念不太一样。记得2009年的一天,我无意中打开电视,看到迈克杰克逊的葬礼直播,参加葬礼的人们很庄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上台发言追念逝者的人居然在讲笑话,而下面参加的人也很自然的在笑,这让我很意外。

我们从小对于死亡的概念是伤心,是痛哭,是失去,是悲怆,是黑色,是禁忌,是不可谈,是不许谈,但即便这样,死亡还是在那里,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不存在。

就像学校应急指南里所说,与其让孩子自己懵懵懂懂的去了解死亡,不如坐下来聊聊,聊聊家长心里的死亡是什么,聊聊孩子对死亡的看法,也许话题缘于一个事件,也许是一个绘本。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7张

注:配图来自绘本(日)秋元康的《象背》,象爸爸在知道自己死期将近时,与自己最深爱的亲人,共同度过了最后的宝贵时间,然后带着深深的眷恋去往天堂……

我陪孩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死亡课 第8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