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适度了解爸妈真实感受,并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适度了解爸妈真实感受,并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父母想不通,我们对孩子尽心尽力,他们不仅觉得理所当然,有时候还不满意。要知道,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需要机会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其中,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的感受,因为父母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人。然而,作为父母,总是对孩子全力付出,不求回报。于是,即使我们很累,或者我们也有自己的需要,也不说出来,而是尽量去满足孩子。然而,事情的结局也许并不快乐。

比如,3岁的孩子缠着妈妈,让她陪他一起玩。可是她实在很累,想休息一下。但她觉得如果拒绝宝宝,就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以,她勉强陪着孩子,内心却一点儿都不愉快。由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她觉得心烦意乱,并且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然后呢,她可能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借故发作。她会说:“你弹电子琴的声音太响,现在不许弹。”或者,“你看你,把铁轨弄得到处都是,快收拾好!不收拾好,明天不许你玩。”而孩子并不了解妈妈的感受,所以他既困惑又很受伤。总之,结局不会很愉快,所以,记住我们是普通人,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限度,并及时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做到互相理解,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有个学期,大宝每周四傍晚有活动。有一次没时间做晚饭,我就直接去店里买了寿司回家。大宝很爱吃。接下来那个周四,大宝放学回家就说:“今天吃寿司吧?”我说:“啊呀,你早上没告诉我你想吃寿司,而且今天正好妈妈下班早,已经做好饭了。今天就不吃寿司了。”大宝一心想吃寿司,带着哭腔说:“我们上周四就是吃寿司,我觉得周四就是寿司夜啊!”我耐着性子说:“爸爸妈妈下班很累了,不想再为寿司单跑一趟。好,我们现在就规定,周四是我们家的寿司夜,下周四我们一定吃寿司,好吗?”大宝平静下来,接受了我的意见。

适度了解爸妈真实感受,并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这里要指出一点,因为之前我通常说话算话,所以他相信我,既然我这样说了,那以后周四就一定会是寿司夜。这样的互动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的。我们总是觉得实话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很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相信,他们通常也有一颗体贴父母的心,这样告诉他们实情就不那么困难了,也让他们了解爸爸妈妈不是超人。体贴、感恩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这样的孩子更通情达理、更快乐。
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大宝说:“谢谢妈妈给我做面包。”通常我会说:“不客气。”那天我说:“我真高兴你这么说。”这个回答和平时不一样,大宝问:“妈妈,你为什么很高兴呢?” 我说:“我很高兴你感激我的劳动,我真高兴你这么想。这就叫‘爱’。”两个孩子纷纷过来拥抱了我。
在这里我传递了一个信息:妈妈是普通人,妈妈也需要鼓励,也需要被认可。很多时候,爱的教育就在这样的生活点滴当中实现了。慢慢地,他们就习惯了表达感激之心。我们回国,大宝小宝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放下筷子,抱住外婆或者奶奶,说:“谢谢给我们做这么好吃的菜!”外婆和奶奶都开心得合不拢嘴。知道感恩,能够体贴大人感受的孩子更快乐,也令周围的人更快乐。
所以,父母可以适当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当然,整天和孩子诉苦或者抱怨,这不是我说的“在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注意适度,给孩子一些机会理解父母的感受,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将这颗感恩的心慢慢地从家庭扩展到外面的世界。
人生总是在快乐和不快乐中起起伏伏。来自外部的、肤浅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来自内在动力。不断有新的挑战并且能战胜挑战,这样的快乐是深刻的,激发起的动力是快乐不枯竭的源头。当他们有一天发现自己能拿得动牛奶桶,自己倒牛奶,他们会油然升起“我行”的能力感;当他们苦思冥想做出一道难题,轻易得到一个玩具的喜悦怎么能和此时的成就感相比;当他们付出汗水,不畏强手赢了一场比赛,此刻获得的信心和激励可能会持续整个赛季。然而,在获得这些巨大的快乐之前,他们有过打翻牛奶桶的沮丧,想不出答案的挫败感,输了比赛的痛苦……他们究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这取决于父母、老师、教练在他们不快乐的时候怎么对待他们,关键是有着长远目光,着眼于未来,把“不快乐”的时刻看成是为即将到来的快乐做准备。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