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8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屡战屡败那又如何?屡败屡战就是最棒的!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对意志力的挑战,和参与者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而当一个人面对质疑和挫折时,该怎样站起来,继续敢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这在孩子们普遍脆弱敏感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时值周三小马君固定当班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父母们关心的“抗挫折能力”。

天生就爱拼?还是后天锻炼的结果?

你的一句“加油”能有多大效果?

说不得爬不起,这孩子还有救吗?

不知道各位爸妈们是否看过一个日本小男孩跳箱子的视频,一个幼儿园大的男孩在被老师和同学连续鼓励5次后,终于跳过了高高的箱子,大家都为他喝彩。看完视频,我也流泪了,为这个男孩,也为他周围所处的氛围而感动。

我们是多么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像视频中的小男孩一样,具有“抗挫折”的能力,面对困难勇于一次次地继续尝试和挑战。

近30年的“抗挫力”研究

其实最早“Resilience抗挫力”这个概念是Masten等学者在1980年精神病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他们发现人类在面对一些突然的重大变故,比如亲人突然离世,事业遭受重创时,自我修复的能力和周期不相同。

他们认为人是否能够在挫折后重新站起来,主要归因于他在受到挫折时,所获得外在支持的质量。通过大量的样本比对,他们总结了一些风险因素(包括家庭贫困、父母教育水平低等),发现如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太容易在挫折中站起来。

但是,在1987年,哈佛医学院的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在他们他们看来,这些外在因素虽然有影响,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他们的观点是,“抗挫力”是一种人的特质,主要由基因决定,与人本身的脾气,智力有关。他们发现抗挫能力不同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脑部的图像都不相同,并且一般高抗挫力的孩子脾气不暴躁,智商也更高。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第2张

但现在最新的研究更倾向于不再纠结“抗挫力”到底是一个天生的特质,还是可以被后天改变,而是去寻找哪些是“protective factor”(保护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快地走出来。

这些保护性因素实在太多,包括与孩子的好脾气,家庭的温暖,成人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其中核心的要素就是孩子本身是否具有较准确的self-efficacy(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 (1990).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4), 425-444.

成人在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抗挫力”

“自我效能”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在遇到挫折时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源于自我效能的判断——是否相信自己拥有可依靠,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能力并且毫不犹豫地使用它。

举个例子。我在4岁班级里,看到孩子拼拼图有两种表现。有些孩子只喜欢重复拼那些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拼图,但有些孩子就喜欢挑战,只要拼图完成一次,就会不断尝试新的拼图。前者孩子的行为就反映出他的“自我效能”相对低,因为他不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现有的能力去挑战更难的拼图。

但好消息是,大部分学者认为,自我效能是可以培养的。而成人在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恰恰决定了他日后的“抗挫力”。不要害怕孩子受挫折,更不要让珍贵的挫折教育机会白白溜走。

那么,究竟成人应该如何在日常点滴中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呢?

教孩子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如果孩子考了一个好成绩,你会如何反馈?正确的做法是肯定孩子努力复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夸他聪明或者运气好。只有当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源于自己有能力学习,那么在下一次在面对难题时,他才会相信自己有可依靠的能力,而不是抱怨题目太难,直接放弃了。

让同伴来影响他

以前我在4岁班上看到小A特别害怕冒险。一次户外活动,我看他躇在跷跷板边上很久了,就是不愿意上去。怎么才能让他勇敢一些呢?我找来两个他的小伙伴,邀请他们来跷跷板上玩儿。小A就在一旁看着,也许是感受到了同伴的快乐,他终于鼓足勇气想要尝试。而这一次成功,也刷新了他对于自己能力的判断,成长接踵而至。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第3张

视频中日本孩子的“Empathy(共情能力)”更让人动容。最后一次鼓励时,孩子们不再坐在观众席加油呐喊,而是直接站在小男孩周围,围成圈,与他一同感受失败,并且期待下一次成功。也许正是这一次具有“共情”的鼓励,才让小男孩最终战胜了自己。

少盯错误,多发现优势

之前有一个读者在常爸的文章后留言:“幼儿园老师家访,说现在孩子太娇嫩,一点都说不得。自己班上有个孩子跳舞,跳了好几次,给她指出有11个错误时,说说她还哭了,再也不练了。老师说现在孩子自尊心太强,这点挫折都受不起,以后怎么得了?”

看完我气就不打一处来,小姑娘跳舞连续出错被指责哭泣时,老师第一反应竟然觉得哭泣表明这孩子的抗挫力不行。这里老师有尊重孩子吗?面对失败,哭泣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表达。况且应不应该反复强调那11处错误,这种羞辱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如果这老师不是盯着11个错误,而是关注每一次女孩跳舞优势的地方,每一次出现错误都具体地告诉解决的方案,这样小女孩就知道该如何改进,最后也不会把这些错误归结于自己没有能力跳舞,而彻底放弃了舞蹈。

成年人在面对“连续失败”时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成人有时候需要反思,到底是孩子的抗挫力不足,还是成人在面对孩子“连续失败”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再看刚刚视频里的老师,每一次孩子没有跳过箱子,老师都会在边上和孩子说悄悄话,直到孩子点头后才让他回到原位重新尝试。虽然没法听清楚具体的对话,但从孩子点头的细节可以看出,老师每一次的鼓励都非常有效,让孩子自己决定重新尝试,哪怕是抹着眼泪回到起点。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第4张

最后,当他干脆利落地跳过箱子之后,全场掌声雷动,老师马上蹲下身子,竖起大拇指,并且给了孩子一个拥抱。这也说明,尊重孩子以及与孩子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了这位老师的习惯。

说完“加油”还得教具体怎么破啊

“老师,你能帮我在这里写一个我的名字吗?”时常会有孩子来寻求帮助,但每次我都不会马上给与帮助。

“你能先自己试试看嘛?”

有些孩子会直接自己尝试,有些孩子会说,“我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自己尝试,你可以具体地告诉他解决的方式,比如“前几天我看到你在描字母的时候,s与h都描得特别好,你名字shirley里有这两个字母,要不你先从s与h开始写,然后我们再一个一个加好吗,如果还有困难,老师可以帮你。”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正在小心地突破自己之前认为的能力极限。当他一旦有一点成功,比如多写了一个字母“i”,你可以马上再进行鼓励,“哇,你现在又把i写完了,就剩下4个字母了,你看你想先写哪一个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样慢慢鼓励和具体地教他们解决方案,就能一点一点地让他们完成自己的mission impossible.

也许今天是成功地写了一个名字,也许明天可以突破完成了一张较难的拼图,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会一个一个印刻在孩子的脑中,埋藏在他们的心里,让他们能够愿意去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并且知道具体的执行方式——即一点一点地突破自己认为的能力极限。

平衡好“自尊心”与“自我效能”

孩子自尊心高表明他有足够的自信,以及对自己要求高,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有些孩子容易把自己渴望达到的能力水平与现有的能力水平混淆,从而高估了“自我效能”。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父母需要做的,便是帮他们重新正确地评估“自我效能 ”。

比如有父母曾经和我说,自己家孩子做数学题一定要挑战高年级的难题,而且还经常因为做不出来,情绪暴躁摔东西。其实这背后就是“自我效能”评估过高导致的。这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非常明白你做不出题而恼火,老爸小时候也这样。我们特别欣赏你想要挑战难题的精神。要不爸爸妈妈给你买一些高年级的教科书,你先看看里面的例子,再回过来做这些难题好吗?” 要把握好孩子愿意自我突破的积极性,并且提供途径去满足他想要达到的能力高度。

小马君观点

虽然说了这么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抗挫力的方法,最后还是想和大家坦诚地说一些自己心里话。如果你已经用了本文中提到的这些方法去保护孩子的“抗挫力”,那么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无论选择直面或者逃避,都值得被尊重。你要相信,他有自己的判断,并没有必要一定让他克服超越自己能力水平的困难。

我最欣赏的教育专家之一,中国安吉游戏的创始人程学琴老师在一次美国的演讲中说,“你可别小看孩子自我判断风险的能力,他们如果自己觉得楼梯太高,就不会往下跳,孩子会掂量好了再做决定。我最讨厌那些不明事理瞎鼓励孩子尝试的成人,你们又不是他,又怎么知道他的能力水平在哪里?”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怎么破?- 保护孩子的抗挫力,从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开始 第5张

这段话,刷新了我对于“鼓励”的看法。成人需要学会充当观察者的角度,默默地发现孩子的优势,并且鼓励他们把优势最大化,而不是把功夫花在本来就有明显劣势的方面,就好像你硬逼姚明去跨栏,不是吗?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