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解决孩子拖拉和动作慢的情况,这四个步骤挺有用

解决孩子拖拉和动作慢的情况,这四个步骤挺有用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以前丁妈有时候是憋不住的。现在的方法是,想要发飙之前,先在心里默数到十,或者索性叫上丁爸来继续推进,我先冷静会儿去。

那到底如何纠正孩子磨蹭拖拉的习惯呢?

解决孩子拖拉和动作慢的情况,这四个步骤挺有用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拖拉?

当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的拖延,往往直接认定孩子是故意拖延,是因为懒、因为贪玩才耽误了正经事,因而对此十分恼火,认为孩子出了问题。

但其实,多数孩子的拖延情况,和家长有脱不开的关系,不是家长耐心不够、催促太多,就是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也就做不到对症下药。

所以,别把这事儿一股脑儿怪罪于孩子。

再说拖延症太常见了,不仅孩子身上有,成人同样也有,算不上什么大恶难赦的罪行。

只不过,孩子更多地是反对父母的要求或安排,成年人则更多是与环境和自己为敌。

需要强调一下,有些情况不是「拖延」,而是孩子真不会,他没有办法自己完成,又或者是因为「不敢」,孩子害怕去做或者害怕事情的结果。

解决孩子拖拉和动作慢的情况,这四个步骤挺有用 第2张

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拖延现象,家长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

1检查是不是自己不够耐心这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问题。

其实,我们成人对时间的估计有时候并不准确,孩子的动作也无法如我们预期般那样快。

举两个例子让我们来看一看家长自己的耐心和期望值。

第一个例子,孩子游泳出来在淋浴。妈妈没有游泳,虽然脱了羽绒服,但在更衣室的高温中还是感觉很热,因此不停地催孩子快点洗。

她的女儿 9 岁左右,自己在里面洗头发(扎成马尾辫的长发)、洗澡。跟她同时进去的大人只比她稍快一些出来,按说速度已经很快了,但妈妈在外面却是不停地催促。穿衣服的时候,因为身体比较湿,地方又比较狭窄,孩子穿衣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效率不高,显得笨手笨脚,再加上妈妈在一旁唠叨,孩子越想快越出错,母女俩都是一头大汗,满面怒容。

第二个例子,父亲和 5 岁的儿子。爸爸喊儿子去跑步,儿子出来在门口穿鞋,一下一下地系鞋带。在我看来,系得相当不错,但他爸爸的要求是,当他喊儿子的名字时,儿子应该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喊「到」;当他发出「穿鞋出发」的指令时,儿子应该小跑着到门前「唰唰」踢掉拖鞋,蹬上跑鞋,迅速利落地系鞋带。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那是相当地大。可惜爸爸没有去修正自己的理想,而是责怪儿子的动作不像真正的士兵那样雷厉风行。

2看看孩子是不是确实不会(1)父母有时会高估孩子的能力

也有时候是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力低,父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在中上水平。

可是,一来孩子的智力、能力发展不均衡,不一定样样精通;二来总有孩子在中等偏下的。

所以,有的孩子可能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家长的指令不熟练或者不明白。

(2)更多的时候是家长不了解孩子。

因为缺少专业的训练,缺少多子女或大家族聚居环境,父母们无法做横向比较,有时会用 5 岁的标准要求 3 岁的孩子,用 10 岁的标准去衡量 6 岁的孩子等等。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3)期望值随着朋友圈水涨船高。

经常有传说中的或朋友圈中晒出来的「别人家的孩子」做楷模,父母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高了。

3了解拖延背后的真实原因排除了以上两个「不怨孩子」的因素之后,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时候父母要求正常,孩子明明能做到却不愿意做。

这便涉及到动机问题。

有的孩子会明确地问:「为什么要……呀?」,有些孩子虽然没有问出口,但其实心里同样存留着这样的不满:「凭什么呀?我不喜欢!」。

拖延的行为本身就是孩子在用行动告诉你他的心声:他不乐意做这件事。

面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仅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更恼火孩子的不服从带给自己的被冒犯感,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尤其当家长认为「我这是为了你好,你应该遵从,应该明白是非」的时候,家长会在恼火外感受到委屈,对孩子的不满就更深了,从态度上就很明显表现出来了:批评、指责,甚至恶言相向。

这些都是错误的,反而会把事情搞糟。

解决孩子拖拉和动作慢的情况,这四个步骤挺有用 第3张

孩子确如父母所言,他们年纪越小,越无法给自己设立正确的目标和计划,更不能勤奋地予以执行。

孩子虽然仰仗父母的教导,但事实上,孩子也希望信从父母。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的父母强大而且智慧,能够帮助自己、支持自己去达成目标。

当孩子用拖延行为来说「NO」的时候,身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并调整自己的指导风格和策略。

(1)在孩子十岁以前,调动孩子的兴趣。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的时期。这段时间父母要想办法培养和促进孩子的成就动机,把「应该 + 必须」的事情变得有趣、有成果、有自信,让孩子「喜欢 + 愿意」。

以稍显枯燥的学习为例,幼儿园期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参与 + 带领;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期,父母可以适当陪伴,指导 + 鼓励,二年级起,鼓励 + 惩戒要并行。

(2)在孩子十岁之后,了解原因更重要。

仍有拖延,父母可以先和孩子沟通。沟通不是父母讲道理,不是说服孩子,也不是逼问孩子,或让孩子宣泄。沟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畅所欲言、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我遇到的几个拖延的十岁以上的孩子是这样说的:

「跟他们说没有用,说不过他们,他们有一大堆道理等着你呢。」

「他们从来不听我的。不是听从,是听一听我说什么。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说你说的不对,你不能那么想。」

「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说,我们很理解你,但是……」

这些对话显示,父母要么自以为是,要么就是懒惰,不愿想办法找到一个能令孩子信服的解决办法。

沟通的目的就是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后,父母再来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孩子应该承担些什么。

从拖延中看到孩子的误区和能力状态,从拖延中看到大家都可以改进的空间。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成长。

4别忘记处理孩子的情绪拖延行为中显示的情绪是不清晰、不激烈的,常常为家长所忽略。

而事实上,孩子的不愿、不想、不敢、不喜欢等是能让家长感受到的。由于孩子的个性、年龄等原因,不表达不代表没有情绪。

所以,当家长讲完道理,孩子懒洋洋地拉长声说「好吧……」,家长不要以为真的好了,一定要追问孩子,「你听起来并不乐意,能说说原因吗?」

如果家长不问,装没听见,后面的结果十有八九是孩子不好好做,说了好吧也不执行。

所以,当孩子反复用请求、讲条件、嘟囔的时候,就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愿意,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信任和沟通,才能真正解决拖延

想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就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如果是应该做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找到动机,增加行为的喜悦度和成就感等。

如果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或接受范围的,家长也要学会灵活处理,降低期望或重设目标,给孩子适合的,而不是家长认为正确的。

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亲子间有通畅的沟通,才能真正解决拖延问题。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