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3.2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的好友Anna,宝宝出生后我去到她家探望她们母子,等了很久Anna才开了门,还“Xu”地提醒我:“宝宝睡着啦!”

我的好朋友--这位新妈妈轻手轻脚地从房间走了出来,解释了她的尴尬:宝宝Ryan睡觉的时候,容易被惊吓,所以全家都调成了静音模式。即使有一点声音,宝宝的手脚都会马上张开呈拥抱状,表情惊慌的样子。晚上有什么声响,就被惊醒而啼哭不止。所以每当宝宝Ryan睡觉时,一家人都蹑手蹑脚的,睡在宝宝旁边时更是不敢变换睡姿。

Anna拉着我问宝宝是不是被什么吓着了,会不会一直都是这样?而且,这令家里大人也挺幸苦的。

宝宝睡觉时一惊一乍,是被吓到了吗?从我对Ryan的观察来看,显然并没有。

这个问题,自我做睡眠顾问这么多年以来,遇到起码有上百位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是宝宝的原始反射啦。如果有人说你的宝宝睡觉时一惊一乍是吓到了,那么,就请分享这篇文章给她,揭秘那些睡眠的谣言吧。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在上一篇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分析了5个“宝宝睡眠”的谣言,很多妈妈都恍然大悟,原来那么多习以为常的睡眠知识竟然有好多都是不靠谱的,不知不觉中掉进宝宝睡眠误区里了。

接下来,国际睡眠顾问王荣辉将继续为我们揭密关于宝宝睡眠的那些谣言真相,希望能够帮助妈妈们走出误区,从“发展宝宝睡眠能力”入手,早日睡个好觉~


谣言六:断母乳后宝宝就不会夜醒了

真的是母乳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吗?当然不是,这个锅,母乳才不要背呢。之所以一些母乳宝宝夜醒的次数更多一点,实际的原因可能是:

? 母婴同床的干扰

? 妈妈不知道宝宝还有其他夜醒需求而误会宝宝是饿醒的

? 妈妈不会用其他方式安抚宝宝,只会用喂奶安抚,进而形成习惯性依赖

? 宝宝入睡前没吃饱

? 妈妈觉得自己母乳充足,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或调整食物结构

? 6个月后没有用喂水替代母乳解渴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第2张

王荣辉小课堂:

由于太多的妈妈被误导了母乳和宝宝睡眠质量的关系,在这里我多说两句:母乳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与瓶喂(人工喂养)相比,亲喂的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与母亲做肌肤接触,肌肤接触的时间也更长。母乳喂养能在每天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与时长,让宝宝能依偎在妈妈的怀中,满足进食愿望,同时也获得安抚,来自妈妈熟悉的气味、体温、心跳、呼吸等最亲密的接触,带给了宝宝全然的安全感。

注:对于那些不必要的夜奶、奶睡,文末有专门的文章,推荐阅读。在“婴幼儿发展王荣辉”的微信目录里也能比较快速的找到。


谣言七:早添加辅食,宝宝夜晚可以睡更长

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宝宝晚上频繁起来吃奶,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或者让宝宝在睡前吃一顿米糊。这种做法极可能导致宝宝食物过敏、消化不好,不但不能帮助宝宝睡得更好,说不定还会影响宝宝的睡眠。

只要宝宝睡前吃饱了,母乳足以提供度过漫漫长夜所需要的能量,一些刚满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在夜间连续睡4-5个小时。而且乳制品是非常好的助眠食物,所以不要再被这些谣言蛊惑了。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第3张

谣言八:宝宝长大后自然就睡得好了

宝宝3个月时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如果白天活动和睡眠没有形成较好的昼夜节律和作息规律,很容易出现睡眠紊乱的现象:如宝宝白天不停地小睡,而每次小睡都不足1小时。

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得当,大部分宝宝的睡眠能力在4个月时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他们不仅可以在白天自行入睡,也可以在夜间醒来后可以自行入睡。但是如果早期作息紊乱、睡眠环境不当、哄睡方式不当,或者过度哄睡、缺乏有品质的感官刺激和运动等,宝宝的睡眠能力没有发展起来,那么,当宝宝年龄越大,睡眠质量反而更有可能变得糟糕了,并且改善方案也会更加复杂。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第4张

谣言九:宝宝哭累了自然就会睡,就让他/她哭到累吧

这真是得不偿失的办法!这种哭到绝望的经历,对宝宝心理的伤害可能是终生的。美国50-80年代流行哭声免疫法已经被睡眠专家、心理专家等批判。如果宝宝睡前或夜醒后哭泣,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不是要不要安抚哭闹的宝宝,而是该怎样安抚他/她。

宝宝在婴儿期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才能建立充足的安全感,如果宝宝6个月之前的安抚需求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满足,宝宝很有可能缺乏安全感。因此任何时候宝宝哭闹都不能任由其哭泣,而应该关注宝宝为什么哭?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是否及时恰当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常见的夜醒需求如热、冷、渴、饿、不舒服等,只有宝宝必要需求得到了合理的满足,才会继续入睡。

对于那些为了让宝宝睡而眼睁睁让宝宝哭上几十分钟的,我不会干涉您的行为与选择,但是,想替宝宝说一声:妈妈,请抱抱我!


谣言十:宝宝睡眠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我的好友Anna家的宝宝出现一惊一乍,并不是被吓到了,其实这是宝宝的惊吓反射。

你家是不是宝宝出生后,所有人全部走猫步?关掉电视和手机?拔了电话线?大气也不敢喘一下?可是,你有想过这种安静真的是宝宝需要的吗?

真相是:宝宝并不喜欢这么安静的环境!人家在妈妈肚子里9个月,每天都是激流澎湃、徜徉在温暖的羊水中,听着妈妈的心跳和脉搏甜甜入睡,你突然这么安静、这么安静,你让宝宝怎么喜欢呢?!

99%的妈妈都被“宝宝睡眠”的10大谣言忽悠过(下)! 第5张

大部分新生儿更喜欢接近妈妈子宫的环境,如多点噪音、时不时摇晃下,光线不要那么刺眼!所以你的什么不敢喘气、猫步都是自作多情的啦!

早期过于安静的环境,不利于宝宝适应后续真实的生活环境,宝宝三四个月时你会发现她们似乎依赖上了特别安静的环境,可是憋了几个月的你和家人再也装不下去了,一旦回归正常生活,你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反而会引起宝宝的烦躁。

宝宝出生后,惊吓反射在未来的3-4个月内要经历被激发-运用-被抑制三个阶段。因此0-4个月的宝宝都会出现类似惊吓的现象。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惊跳的现象会在宝宝满5个月前消失。

但是,如果家里过于安静,如果感官刺激不足、运动不足,惊跳反射会残留,不但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使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到惊吓,害怕尝试任何新鲜事物。

王荣辉小课堂

在我做睡眠顾问的咨询案例中,惊吓反射未很好地抑制是导致小月龄宝宝睡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抑制惊吓反射对于改善宝宝的睡眠意义重大。


怎样帮助宝宝掏惊吓反射呢?

1、新生儿出现惊跳时,妈妈用手轻轻安抚宝宝身体或双手,让宝宝产生一种安全感,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2、尽早让宝宝俯趴。俯趴时宝宝四肢着地,不容易出现惊跳反射。新生儿经常趴在妈妈的胸前更有安全感,不容易受到惊吓。

3、适当的感官刺激。宝宝听到各种声音、接收不同光线的刺激,能慢慢地能有意识的面对各种情况,减少惊吓现象。


为什么这些关于宝宝睡眠的谣言流传如此之广?

最大的根源是网络上、生活中的各种育儿理念参差不齐,很多父母不知该如何甄别这大量的信息。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育儿资讯呢,下面的几个建议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1、 近期的研究成果或资讯,比远期的可靠。这是因为婴幼儿发展非常复杂,各国的研究团队每年都会在不同的领域有新的发现。美国儿科学会一般1-2年就会更新给予父母们的养育指导意见;

2、 权威机构比个人的资讯信用级别高,因为这些机构通常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组成,可以更好的确保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

3、 个人资讯中以专业研究人员比一线实践人员的资讯信用级别高;一线实践人员比部分妈妈的资讯信用级别高。有些爸爸妈妈的育儿经,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的育儿心得、成长故事,但育儿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家庭文化不同,养育方式也不同,不具备普遍性。尤其是涉及到专业的育儿知识时,比如宝宝睡眠方面,涉及到学科就包括神经学、基础医学、运动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等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在借鉴的时候要懂得分析。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