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饮食 > 生长发育 > 如何识别隐性多动和抽动症

如何识别隐性多动和抽动症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6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假期本应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是对于患多动症和抽动症孩子的父母来说,假期是特别让人头疼的一段时间。因为在假期里,孩子不会像在学校那样有规律的作息,并且有老师们的管理,很多时候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照看,零食多了,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多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和干扰也随之增多。专家提醒,患儿家长应该利用暑假好机会,带着孩子寻求专业治疗,以便新学期能够有规律、有计划、有目标地“动起来”。

多动症并非一定好动

说到“多动症”,人们往往会想到动个不停、似乎时刻都难以安静下来的孩子的形象,然而,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提醒家长,多动症的孩子并非都一定动个不停,要注意识别文静的、并不好动的多动症。

如何识别隐性多动和抽动症

乖巧文静的“多动症”女生梅梅(化名)被父母带到医院就诊,因为读初二的她暑假里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自称“不愿上学了”。梅梅从小偏内向,是个聪颖的孩子。上小学后,上课时经常发呆、走神、做一些小动作,但并不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很拖拉,因为时常分心去玩桌子上的其他东西;别人和她说话,她也常心不在焉;平时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是上学忘带书本、文具,就是丢失红领巾等,常因看错题而做错了题。因此,她一直是老师口中的“马大哈”。医院各项检查和测试结果表明,梅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型)”。

在一般民众眼中,“多动”似乎才是“多动症”的标签,像梅梅这样的不好动的“多动症”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需要引起关注。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解释,这类孩子的外显行为不是很明显,表现得一点都不“多动”,但只是貌似安静,实则上心不在焉,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听不进老师讲的内容,而任何一点外界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于是东张西望,因此会连老师的提问是什么都不知道。

与不好动的“多动症”相比,多动-冲动型与混合型的“多动症”孩子有明显的多动外显行为,会影响到他人,与同学间的矛盾也多,因此较易被老师和家长关注并带来问诊。而不好动的“多动症”孩子,他们的攻击、破坏行为,以及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与矛盾也会少很多,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老师误认为是“思想的问题”,也就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好时机。所以,暑假也是矫治多动症的最好时机。

久咳不愈可能是抽动症

9岁的明明(化名)最近支气管哮喘又发作了。经过几天的用药,他的喘息是止住了,但却经常出现单声咳嗽,就像清嗓子一样,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仍然不好。家长带着他到医院一检查,得知孩子患的不是咽炎,而是抽动症。

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医疗院长李丽娜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她曾经在门诊连续接诊了好几例这样的患儿,其表现都是咳嗽不太明显,使用了一些消炎药后无法得到缓解,最终确诊是患上了抽动症。这与遗传、家庭因素有关,尤其是高过敏体质的孩子易发。据介绍,抽动症是儿童较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明明属于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收缩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口吃、结巴、干咳、嗓中发出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在门诊中常常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抽动症的病因可能是躯体疾病、心理障碍、遗传及环境等综合因素所导致,而慢性咽炎引起的咽部不适、鼻炎引起鼻痒、沙眼引起眼睛不适感等躯体的疾病,如果长期不愈也可成为抽动症的诱因。

专家指出,抽动症的治疗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对孩子多鼓励多赞扬,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可以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如引导孩子参与其感兴趣的游戏,切不可责骂孩子的不自主行为,以免孩子因自卑而产生心理暗示,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婴儿食谱
幼儿食谱
学前食谱
儿童食谱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辅食添加
宝宝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