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6.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是提醒越粗心?“加号怎么可能看成减号!?你就是不认真!”“我真的很仔细地看题了!”“晚上的演出不准去!这是你自己造成的结果,自己承担!”父母该拿粗心的孩子怎么办?

周末,隔壁突然传来果果妈的咆哮声,随后是果果撕心裂肺的哭声,5分钟后,哭声还在继续……心软的小编实在不忍听不下去了,于是去敲开了门。开门的是果果妈妈,脸上明显还带着怒气。

果果今年上二年级,平时学习还不错,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做题时总是犯一些粗心的错误,比如加号看成减号,3看成8……果果妈妈提醒了很多次都不管用。

本来,周末果果妈妈要带着果果去看音乐会,票是很早之前就预订好的,但是考虑到最近果果学习不认真,就与他约定如果周三的数学测验再出现加号看成减号这样的错误,音乐会就取消。原本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不再犯粗心错,可谁知考试将结果出来后,果果的错题恰恰就是因为加号看成了减号……这让果果妈气愤不已,当即决定把票转给同事。眼看着期待已久的演出泡汤了,果果不停地恳求妈妈再给他一次机会,可是妈妈认为约定必须遵守,因此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于是也就有了果果撕心裂肺地哭声……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去一些教育论坛看看就会发现,果果妈的苦恼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家长们大都会把这些错误归结为孩子学习“不认真”“太马虎”“粗心”等等。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第2张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第3张

面对孩子们的这种”粗心“,家长们的杀手锏往往是:

叮嘱叮嘱再叮嘱!

提醒提醒再提醒!

结果却发现毫无意义,完全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越提醒越错!

为啥?方法不对!!!

粗心具有偶然性,但若经常反复出现,则这一常见的心理现象的背后就必定存在必然因素。

认知因素

1认知结构不稳定

孩子缺乏对知识整体的认知。

对策: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温故知新,建立新知识和旧体系的联系。

2思维缺乏逻辑性

乍看好像是粗心所致,其实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对策:引导孩子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孩子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应用。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第4张

非认知因素

1感觉统合失调

视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阅读漏字串行、翻错页码、计算粗心、写字轻重不一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粗心。但是仅出现在少数孩子的身上,不具有普遍性。

对策: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与伙伴的交往有利于强化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育活动和过独木桥、跳沙坑、捉迷藏、丢手绢、赛跑等游戏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严重失调者可辅以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

2特定的心理因素

如: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盲目乐观、应变能力不强等都有可能造成特定环境下的粗心。

对策:家长应正确看待分数,帮助孩子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考试,并教会孩子一些缓解压力的心理保健常识。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试试这几招! 第5张

学习与生活

其实,有一些确实是孩子“粗心”导致的(但是粗心不能作为做错题的借口),有一些却不见得是孩子粗心而错。

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小编的小侄子上三年级了,回家写作业时,喜欢把所有的作业都拿出来,一会做一下语文,碰到不会的,就又拿起数学做一做,结果把算式列出来,发现不会做,又拿起英语作业开始做,最后时间浪费了不少,可作业一科都没完成,而书桌上则是一片狼藉——课本、作业、文具摊得到处都是。

你能想象出一个平时做事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的人能专心学习吗?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能变得仔细认真了?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这与生活密不可分。那些平时就丢三落四、缺乏条理性、没有毅力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会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中去,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因此,我们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

很多孩子写完作业后,会把作业本往家长面前一扔,留下一句“帮我检查”,然后自己去玩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作法↓↓↓

★ 写完作业后的检查环节,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

★ 如果他们不想检查,那么家长也不要去帮忙,等到第二天拿到满是红×的作业本时,他们自然心里很不舒服,不想再有第二次,只能写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检查的好习惯。

另外,建议家长朋友不要总说孩子粗心!这反而在强化他的粗心。孩子因粗心做错了题,不妨就事论事地跟孩子一起讨论原因何在,尽量不用“粗心”等下结论、贴标签的字眼,从而淡化他的粗心。然后,积极关注他细心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表扬肯定,强化他的细心,唤醒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改掉粗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