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你是“讨人嫌”的父母吗?

你是“讨人嫌”的父母吗?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个故事你一定听过:一个恶行累累的窃贼被国王判处死刑后,国王赐予他一个愿望,窃贼说:我想见我的母亲最后一面,国王准许了。本以为窃贼会与母亲深情告别,不曾想最后一刻他却一口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大声控诉到:“为何在我第一次偷窃的时候你没有制止我!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你!”

爱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重大事件:爱爱人,爱孩子,爱家人,爱朋友。人不可能离开爱而存在,爱像引力一样无处不在。所以爱的错误观念,对人的影响也特别大,有时候能毁掉人的一生。

今天童姐跟大家分享3个反面教材,与君共勉,希望我们不要成为我们最讨厌的人!

讨人嫌类型一:过分愧疚型

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与担当,会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马雅舒的表现可以看出她一直都是个焦虑、对孩子过分保护、娇惯孩子的妈妈。被妈妈过分保护的3岁女儿米雅还不会自己吃饭、上卫生间,第一天上幼儿园就尿裤子。因为孩子太小了,马雅舒觉得外面太危险,所以要把家里搞成一个乐园,甚至客厅里什么也不放…

你是“讨人嫌”的父母吗?

有人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事实上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而妈妈此时只是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会愧疚;偶尔对孩子发了次脾气,妈妈会愧疚……你是否对孩子这样疼爱到极端,而感到身心俱疲?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讨人嫌类型二:控制欲极强型

《虎妈猫爸》想必大家都看过,这种类型的妈妈常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在这些妈妈的眼里,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反之却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决定,常常被称之为“叛逆”。

这类父母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特别乐意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一些家长甚至把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拼搏中,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认为的“厉害的人”,反之,却对孩子生理、心理状况置若罔闻。

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则通,堵则盈”。孩子若没有自己的想法跟计划,只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一旦脱离父母便失去了方向,对孩子长远的发展并无丝毫好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为人处世学习习惯,方可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讨人嫌类型三:热衷攀比型

大到孩子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小到上何补习班,穿何鞋子,妈妈之间攀比的现象可是随处可见。孩子正处学习时,成绩便成了很多妈妈们攀比的重点对象。

隔壁孩子去了英语补习班,我们也要去!对门孩子报了钢琴课,咱们也要去!楼下孩子考了班级第三名,就要求自家孩子下次赶超他!可谓是事事操碎了心,也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与否,反正就是学的要比别人多,成绩要比别人好才心里舒坦。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自己攀比的砝码!

长此以往,耳濡目染中,孩子也只把眼睛盯着分数,不知为何学,不懂学以致用!这才是坏了大事呀!

这三种“讨人嫌”的父母中有你的影子吗?有一种父母叫“别人家的父母”,以前,作为孩子的我们会对父母有种种吐槽,现在,荣升父母,这些槽点是否慢慢出现在了你的身上?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一次修行,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