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请不要再被敏感期忽悠了

请不要再被敏感期忽悠了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8.0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学习每种知识都有敏感期,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不长了,错过的话怎么学都学不好……”这个让心怀焦虑的父母更加焦虑的说法,其实是个广为流传的谬误。是的,谬!误!

敏感期的概念,最早是奥地利的洛伦兹发现的。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imprinting)。印刻发生的时期,就是“敏感期”。

比如,刚生下来的小鸡,所产生的“母亲印刻”,也就是“认妈”,是出生后10——16小时,而小狗的“认妈敏感期”是在3—7周。就是说,如果这些小动物没有在这个敏感期内认到正确的妈妈,那么,就会胡乱认其他动物为妈了。

这个理论被带入到儿童心理,尤其是学习领域之后,有过度阐释、过分依赖的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有人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等。很多家长为此忧心忡忡,生怕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之后,就损失了学习的机会。

的确,有很多的领域,比如艺术、体育、语言等等,过了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会学得更艰难一些,所花费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说“敏感期”的不可错过,而是这些领域的学习变得困难了些,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对很多人而言,成年之后相对专注的时间少了,自然学起来就很难了。

很多家长经常为自己的孩子骄傲,“我家孩子是天才,两岁就能够记住多少个单词,会背诵多少首古诗”。其实,这些能力展现的早晚,并不能说明是不是什么天才。

敏感期有这个东西,有,但是没有那么夸张,夸张到现在宣传的“错过了就不行了”的地步。比如家长最关心的语言敏感期的问题,学习第二语言最好的敏感期如果过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够学好,但是可能就更费力一点。但是,请注意,这只是量上的差别,而不是本质上的不行。

请不要再被敏感期忽悠了

而且,很多人以为“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不长了”。于是,就很着急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大脑开发”的课程,这也是一种误解。

现代的脑科学已经证明,成年人的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脑细胞是不断更新的,只要你想学习,懂得学习的方法,都可以拥有聪明的大脑。

在刚出生时,婴儿大脑是成年人脑重的25%,到3岁时增长到成年人的85%,所以从0—3岁被称为大脑结构发育“黄金期”。

那么,怎样根据大脑发育的规律,来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呢?

1、很多实验表明,如果早期发育过程接受的环境刺激比较少,那么大脑发育就比较受限。(所以要多刺激)

2、早期大脑发育的特点是可塑性极强,各种能力同时发展,但是每种能力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

3、确切地说,0-3岁大脑内的神经元先建立大量的联结,然后开始修减。

4、修减哪些,留下哪些,这些是后天养育可以塑造的。

这就是早期干预神经智力的最粗浅的原理。

同样大脑可塑性和敏感期的原理,我反对在3岁之前给小孩看过多的电视。整个儿童期都是小孩学习和人交流的关键期,而沉浸在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中的时候,小孩不需要学习和人交流。无论是对他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还是注意力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同时,我非常担心的是很多人滥用了敏感期的原理。比如,前一段北京一位儿科医生单奶奶的“被动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她拿着很小的宝宝反复拉伸他的手脚,翻转身体,说是几个月大小的宝宝有大脑某某能力发育的关键期,需要拉伸身体提供给大脑刺激,帮助其发育。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搞法。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