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饮食 > 生长发育 > 娃的敏感期只有6个!不要被误解了

娃的敏感期只有6个!不要被误解了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敏感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很多妈妈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些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发生在什么阶段,又有哪些迹象。

当妈的一个个诚惶诚恐,其实完全不用,敏感期的意义或许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如何更了解或者理解某个阶段孩子执着的喜爱,而遇上孩子“充满兴趣”的点,咱们最好能赶紧配合、“投其所好”,迅速跟上他的脚步。

如今人人都在谈敏感期,家长们也很重视。这很好理解,大家生怕自己的孩子错过了敏感期。

但是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敏感期被很多人过度解读了。

我看到各种奇怪的敏感期:色彩敏感期、诅咒敏感期、审美敏感期……甚至有一个敏感期可以细致到「动植物、实验、收集敏感期」。

再这样下去,我觉得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吃饭敏感期、喝水敏感期、睡觉敏感期、甚至呼吸敏感期了……

一想到我所学的敏感期只有6个,我就惶惶不安。

不过我回想起上学那会儿,大家会在课本上勾重点。

既然是勾重点,那就应该勾真正的重点。

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同学会把书勾得那样的天花乱坠。

△这样勾过的书,真的跟完全没勾过的书有什么区别吗?

满篇都是重点,说白了就是没有重点了嘛。

其实敏感期也一样。如果这个也敏感,那个也敏感,敏感多了,那就不敏感了嘛。

真正的敏感期,就应该抓住最重要的几点。

6个还是36个,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这是傻不傻的问题。

什么是敏感期?

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孩子对环境中的特定刺激或者印象特别敏感。这一段特定的时间就是敏感期。

说通俗一点,孩子这段时间,就喜欢做这方面的事。

敏感期一共有6个: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精致化敏感期、动作协调敏感期、社会行为敏感期、小物品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

这是唯一一个过了6岁还会继续存在的敏感期,通常会一直持续到孩子7、8岁的时候才会消失。

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我们有大把的时间让孩子学习语言。

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学习语言是很轻松的。我们经常听说有孩子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甚至是三语环境中,他能把每一种语言都讲得很好。

再想想我们成年人学习一门外语的经历,你会羡慕死这些孩子的。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创造好的语言环境。

英文里有个词语特别贴切,叫exposure,就是说要把孩子「曝露」在语言环境之中。

所以我们会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聊天,给孩子命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秩序敏感期(1-3岁)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我们大人理解不了的事情。

比如我们班曾经有个小小孩看到一个纸巾盒关不上,很着急。使劲把盖子往下按,还是关不上,急得大哭。

大人走过去,发现是纸巾盒里的纸太满了。于是把多的那一叠拿出来,纸巾盒关上了,孩子也不哭了。

对孩子来说,纸巾盒关上了,秩序感也得到了满足。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蒙台梭利博士讲述的: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出游,路上走热了,便把外套脱下挂在手臂上。

孩子大哭,怎么都哄不住。蒙台梭利让这个妈妈把衣服穿上试试,果然一穿上孩子就不哭了。

在这个孩子看来,衣服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搭在手臂上的。

这个故事,并不是说要让我们事事迁就孩子。但至少,如果我们理解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就能够在孩子因为秩序感受到破坏而沮丧时,抱着一颗理解的心。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你这熊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感官精致化敏感期(0-5岁)

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孩子也的确是用自己的感官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

我们总是出于「卫生」和「安全」的考虑,让孩子不要碰这个,不要摸那个。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让大人省了不少事(仅仅是“看起来”),但孩子却因此无法去探索这个世界。

而且孩子想要探索的需求受到了压抑,总要寻求另外的方式发泄出来。所谓的Terrible Two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堵不如疏。与其担心孩子摸到的东西不卫生、不安全,不如把家庭环境变得卫生、安全。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移除环境中的障碍」。

动作协调敏感期(1.5-4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被自己精力旺盛的孩子折磨得半死,如果出现在某个视频里,我们觉得喜闻乐见。但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成人和儿童之间内在需求的不对等。

孩子喜欢没有原因地蹦来蹦去,我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哪个成年人如果没有原因地蹦来蹦去,我们会怀疑他是不是脑子不太好。

是的,这正是因为孩子有动作协调敏感期,而我们成人没有。成人只喜欢各种「葛优瘫」,同时还指责孩子太「闹腾」,影响到自己的清静了。

同样,这件事情宜疏不宜堵。堵是堵不住的,孩子的运动需求实打实地在那儿呢,你能跟自然法则抗衡吗?

从婴儿时期,我们就要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

准备一个活动垫,让孩子慢慢能够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趴着。接下来,他会在活动垫上练习翻身。然后是爬,这时他已经不需要活动垫来限制他的活动范围了。接下来坐、扶着站起来、攀着东西走、独立地走,每一个阶段都要为他提供合适的支持。

我看到过有不少家长用一个「围栏」把孩子围在里面玩,理由是出来了会到处「捣乱」。

真是奇怪,我们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而感到欢欣鼓舞,但现在孩子会爬了、会走了,在身体上前所未有地独立了,我们却反而要更多地限制他。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世上没有「调皮」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

如果你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玩球,他不会那么不讲道理地在家踢球把花瓶打碎。

社会行为敏感期(2.5-6岁)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成人就是他们的一切。

换句话说,他们对同伴什么的不太感兴趣。这个时期,社交也几乎不存在。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你”“我”的概念,他觉得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我一饿就要吃,我想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

注意,如果“我就是这个世界”,那“我想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就应该是成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岁以前的孩子,我们怎么爱他都不过分。因为孩子需要在这时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孩子慢慢能分清“你”和“我”。但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孩子需要首先建立自我,才能逐渐接纳他人。也就是说,没有“自我”,就不会有后来的“你和我”,也就是社交。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允许孩子“自私”。

遗憾的是,我经常看到有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大方点”,要“乐于分享”。哪怕自己的孩子其实还太小,根本还没有准备好要分享。这样的分享,是成人强迫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

娃的敏感期只有6个!不要被误解了

当孩子真正开始社交时,我们需要做好这些事情:

让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除了单纯的玩之外,还要提供能够让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活动。

允许孩子参与大人之间的对话。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给孩子介绍优雅与礼仪。例如怎样打招呼,怎样礼貌地打断别人的对话。

在成人间的社交中为孩子做好榜样。

小物品敏感期(两岁左右)

孩子会在这时对细节和小东西特别感兴趣。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在看《打瞌睡的房子》这本绘本的时候,始终都在关注那只小老鼠。

它一会儿出现在镜子的顶端,一会儿躺在猫的身上,一会儿跳在空中……不管它在哪儿,孩子的视线几乎没有移开过这只老鼠。

跟做事功利心强,老是急匆匆的成年人不同,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注意这小东西。

当孩子研究这些小东西的时候,请你停下来。让他慢慢来,不要催促他。

敏感期对我们的启示

了解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对于成人来说,不光是要在对的时间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以此来理解,在生命的前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希望透过这份理解,我们不会再以成人的思维、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而是让他们在我们的支持下,能够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

婴儿食谱
幼儿食谱
学前食谱
儿童食谱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辅食添加
宝宝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