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怎样和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

怎样和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1.7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经常有家长问我:“怎样与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不会和老师就教育观沟通怎么办?”“不敢和老师说我们之间的不同观念怎么办?”这些提问的背后是家长们满满的焦虑。

家长们从一些道听途说中对老师有一种刻板印象,如果家长向老师提了建议或意见,那么老师很可能会让孩子在幼儿园难堪,让孩子在学校遭受冷遇。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话会让老师反感并影响到孩子,不敢和老师作深度的沟通。有些家长自小就以老师为绝对权威,唯师命是从。这种绝对服从与尊师重教无关,它只是畏惧权威、盲目服从而压缩自我的表现。现在虽已为人父母,但这种畏惧心理犹在,导致有些家长不敢也不能与老师畅快沟通。

虽说“人性本私,善恶并存”,但当我们带着善意亦或猜疑否定去和老师交流时,结果真的就是大相径庭。后者,会让老师感受到不被信任、伪善、防御。通过家长的言谈举止,老师看见的是假意恭维,听到的是词不达意的话语,老师不会读心术,他们要怎样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失去真诚与信任,很难实现有效沟通!

怎样和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

将心比心,要与人有效沟通,首先要了解对方,与老师沟通也不例外。我们来看看老师这个职业目前在国内的一些基本情况。幼儿园中小学老师普遍都是高负荷工作:班级人数超限,除了教学任务,带好学生的学业和保障学生安全,还需要额外做学校指派的非教学工作,如各种评比,各种公开课,各种为创学校特色的加量工作。有人计算过,每年的两次假期也不足以抵消老师们平时的加班时间与超常工作量。不得不承认体力和精力都在预支的老师是比较辛劳的职业,真正的尊师重教从我们了解和理解老师开始吧!

全班好几十孩子,老师只有几位,老师一般没有精力经常找每位家长细聊,但家长感觉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等方面需要与老师沟通时,请家长拨冗主动约老师交流沟通。用户群曾有家长担心老师没时间和自己说话,我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算是遇老师甚多,我的感受是:老师从内心真心希望学生好,当然也希望多方面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无论是主科老师还是副科老师,他们都很愿意多渠道与家长交流。我目前接触过的所有老师都是善良美好的,他们见到家长有话说时,都会用心聆听,并坦诚交流。这绝不是因为我运气好,而是因为我们沟通的基础是平等的、信任的、互相尊重的。即使观念有别,也能愉快地求同存异。那么,请放下畏惧,真诚地去和老师沟通吧!

还有些家长说:“我孩子的老师很专制,不好说话。他们批评过多,现在孩子很不自信,与同学相处时也总是个受气包模样!”这段话里有一个认识误区:家长无限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功能,认为孩子放到学校,孩子成长中的行为问题和心理能量问题就一定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抱着这种想法的家长,自己退出了父母的岗位,选择了当一名“心急如焚的旁观者”。

怎样和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 第2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作者尹建莉老师在上个月的微课中曾回答过一位家长:孩子在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被尊重、信任与爱,他是自信的,那么当孩子走出家门面对外部世界时,也会把这种体面与自信自然地带出去。反之,孩子在家庭中总是受到指责,感受到被控制,他们去到学校多半会是“受气包”或“捣蛋鬼”。此外,孩子最爱的最在意的人是父母,唯有来自父母的伤害对孩子才是最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被父母无附加条件爱着的孩子,内心是踏实的、有力量的,当他们面对父母以外的人的浮夸或批评时,通常不会因此大喜大悲,只会坚定地继续做自己!

如果确实遇到了比较专制,思维相对固化的老师,建议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多从家长自身的成长说起。可以每次举一个小事例: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阅读到一本了解孩子的书,阅读和思考后,理解了孩子某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明白了这个行为形成的原因,我没有做好示范,曾强行管制引起了孩子反感,体谅了孩子的处境后,我选择不越界强制孩子改变,而是自己先成为那个改变,并给予孩子本该享有的无附加条件的爱和自由。这个纠正多年却无效果的行为现在消失不见了。家长自身的实例是最有力也不伤害对方的论据。

回想下我们自己的成长路,受原生家庭影响,是不是也曾经粗暴踩踏过孩子的个人意志?是不是也曾经以“批评”和“打击”来鞭策孩子前行?但是我们有幸遇到了让我们走出迷茫的书籍或朋友,那么我们就能理解有些老师,他们也许经历了比我们更糟糕的成长经历,目前暂时看不清成长的真相:爱与自由,理解与尊重。既然相遇,必是缘份,家长放下防御,像对待朋友一样,真诚地与老师交流。别人助力了我们成长,我们也可以将这份爱与包容传递下去,助力老师成长。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甚至还能收获很多的老师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的优秀特质!

怎样和观念不同的老师沟通? 第3张

另需要特别说一说“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听“送礼”就想到“贿赂”,送些小礼物真的是贿赂吗?这是一个见心见性的典型!带些家乡特产给朋友,用后觉得好的东西和朋友分享,这些行为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很美好,为什么换成老师就要把自己和老师放进一个怪圈呢?这些小礼物只是表达了家长对老师高强度辛劳工作的敬意,这些真诚的分享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仅此而已,不要想那么复杂!送与不送,按内心舒服的感觉去做就好,无需纠结。但抱着“找好处”“开小灶”的心态给老师送礼,是对老师也是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更传递给孩子腐化与虚假!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下,是当前的既得利益重要还是纯净的人格重要?

最后说一下如果孩子不幸遇到极个别崇尚暴力的老师这种情况。孩子因此受到伤害时,家长只退避焦虑,实在是有违父母天职!父母的退缩与懦弱让未成年的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同时混淆了是非公理,颠覆了孩子正在建立的价值观。这时孩子需要父母的安慰,更需要得到正义。请有此类际遇的家庭,勇敢正面地维护好未成年孩子的权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习得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交往规范与准则,家长自然真诚地与人交流,本身就是最好最简单有效的品行和社会交往教育。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