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9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要做理性的人,对吧。

今天看看爸爸身上什么东西值得关注。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父亲给孩子的,大都是“原则”

也许是上古时代基因的选择保留结果,或者说生物学的遗传太神奇。雄性生来具有对目标、核心、重点等原则性问题的直接兴趣,性别差异使雄性的目标指向比雌性更突出。

譬如,突然面对猎物,能抓到什么武器就用什么,至于哪个更好用的问题则直接飘过。

这种情况在现代生活的家庭中的依然存在,而且表现得更有趣。

譬如,雨天孩子下楼买盐,父亲只有一句话:去吧,别淋湿了!

爸爸对感冒、没换洗衣服等问题的认识是,只要别淋湿就都不存在;至于你用什么方式保持不被淋湿,那么大孩子了自己想去呗。

而妈妈语言和行为往往要比爸爸多。可能是刚拿了伞又放回去,或者还会说“风大,还是穿雨衣吧;换凉鞋啊,裤腿挽起来,拿点零钱别带钱包了。”

可以对照一下,同样是指令性语言,父亲的指令明显更容易接受——因为操作时间充沛;而同样时间里,要顺利完成妈妈的那一堆指令,一定是手忙脚乱。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正常人的行为和心理具有一致性。

手忙脚乱一定会导致心烦!接下来......秒懂!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第2张

父亲“懒”,孩子能得到更多试错机会

那么,父亲只给出一个简单明晰的原则后,大把的时间里,孩子会做些什么?

对此,年轻的妈妈抱怨最多的词汇是:瞎闹、胡整、乱来、没边儿……

是的,妈妈眼里熊孩子的这些行为,心理学的意义却非常之大,它们都被称为:试错!

试错也叫试误,是动物基本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牛人桑代克(E.L. Thorndike1874—1949)曾做过一个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经典实验,简单说,就是让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

所以,“懒惰的”父亲可以给孩子留足主动探索和丰富感知的条件。

大量试错的结果通常伴随着常识丰富、认知准确、边界清晰、创新能力等特点,这种主动探索满足后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又会提升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妈妈们可能因“过度保护”隔绝了孩子们试错的机会。

这里,有必要对试错和危险做个解释。

雄性的保护是力量型和粗糙型的,但是母性的保护特点却是本能和无微不至。父亲对孩子的“危险行为”满不在乎的原因,也许是其能力储备充足。

譬如说把孩子抛高高,母亲会以自身力量来评价安全程度,认为危险。但是在爸爸眼里扔几下这20多斤的小肉球儿根本就不是问题。

好了,再聊下去就是夫妻相处的心理学内容了,以后再说。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第3张

父亲是孩子社会化的基本参照

从孩子一出生,他的发展方向就已经确定了:社会化。

他的成长过程,就是打破一个又一个时空的限制(远跑晚睡)、安全的限制(能力发育)、自我的限制(边界感)等等限制,最终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而爸爸恰恰拥有、并且可以随时提供生存和社会化的具体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越大跟爸爸交流的越多,走得越近的原因。

譬如力量条件,孩子需要大量的肢体对抗游戏,以便于随时了解自己的发育程度;再譬如技术传授,爸爸在工程、维修,甚至野营、钓鱼上做的确实要比妈妈做的更赏心悦目。

社会化本身需要面对复杂环境去解决问题,所以知识面广泛就凸显出价值,而天文、飞行、航海、历史、地理往往是父亲的强项。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每个妈妈都要做个心理准备:给孩子的关心和保护,只能谈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

尽管在你眼里他仍旧是个肉嘟嘟扎进怀里吃奶的孩子,但其实骨子里他从呼吸第一口空气开始,就一直在准备未来的飞翔。而爸爸也是一样,只不过就是从妈妈怀里接过来,再多陪几天、再送的更远一点儿。

孩子他爸有啥用?98%的人都搞错了 第4张

上面三个特点虽然是从大多数爸爸身上总结的,但使用起来绝不是爸爸的专利。

妈妈们不用纠结单亲家庭,不用顾忌角色缺位,自己若做到这些,也会有同样的好效果。

这是今天最后要表明的态度。

要了解孩子心理,必须知道皮亚杰;要引导孩子学习,避不开桑代克。桑代克的学术造诣,可能除了皮亚杰之外,再无人能及。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