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认识你孩子分享行为的心路历程

认识你孩子分享行为的心路历程

来源:亲亲育儿家    阅读: 2.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岁的宝宝会很乐意将他的玩具给你玩,但你很难和一个2岁的宝宝分享他的小汽车,这是为什么?宝宝分享的心理历程是什么样的呢?

认识你孩子分享行为的心路历程

分享是什么

儿童的分享意识是指孩子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人分享的意识,分享意识是亲社会的一种意识。孩子是否具有分享意识,反映出他是否能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感情,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顺利。所以,分享意识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已被认为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儿童分享观念的发展

n研究了儿童在童年早期和中期分享观念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4岁儿童能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但分享并不是情愿的,而是“如果我不这样做,她就不和我玩”。进入儿童中期后,才具有了成熟、公正的分享观念。

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从生命的第二年开始,也就是在婴儿期就表现出一些分享,12个月的婴儿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偶尔还会把玩具给同伴玩。将玩具出示和递给不同的成人在18个月的儿童中是很常见的行为。

两三岁的儿童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现出某种同情和怜悯,但他们并不能做出真正的自我牺牲反应。如果成人经常要求儿童想想别人的需要,那么儿童就可能表现出分享和其他友善的行为。或者当一个同伴提出要求或威胁时,也会诱发儿童的分享行为,如,“要是你不给我,我就不跟你好了”。但是,为他人而作出自发的自我牺牲行为在婴儿和年幼儿学前儿童中相对较少。

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年龄和儿童分享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年龄大的儿童较愿意分享,或显得较为康慨。

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关系

有专家研究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观念之间的关系,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受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凡有亲社会观念的幼儿,亲社会行为就果断,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相互帮助”等观念下进行的。

当幼儿自身还没形成稳定的亲社会观念时,行为就犹豫。如不主动分享食物的幼儿,往往以“你问阿姨行不行?”等来解释其行为。

实验还表明,幼儿分享食品和分享玩具所遵循的原则不同,他们的分享行为也有区别。如多数幼儿在分享玩具的行为中遵循的是“轮流原则”、“平均原则”,独占的结果比较少见。

在分享食品的行为中,遵循的是“成人分配原则”,成人给我的就是我的,一旦接受成人给予的东西后,就不愿与其他幼儿分享。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